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改)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改)

2.掌握尿液蛋白质(干化学法及磺基水杨酸法)、尿糖检查的原理、方法及方法学评价。掌握其临床意义,熟悉其质量控制。
3.熟悉尿二胆、尿酮体检查及临床意义。
4.熟悉尿本周蛋白、乳糜尿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5.了解尿液蛋白电泳、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FDP、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血黄素、氨基酸尿检查和临床意义。
【学时数】
2学时
【思考题】
1.尿干化学分析的原理与质量控制。
3.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第八章 脑脊液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脊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报告方式和临床意义。
2.了解脑脊液的酶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意义。
3.掌握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鉴别要点。
11.熟悉血液分析仪直方图、检测参数,掌握RDW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1.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红细胞常见异常形态检查及临床意义。
4.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定义、计算及临床意义。
5.网织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1.脑脊液采集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2.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病原学检查。
3.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脑脊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项目有那些?其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报告方式和临床意义。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鉴别要点。
第九章浆膜腔积液检验
3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十一
粪便检验
3
十二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查
3
十三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验
十四
羊水检验
十五
脱落细胞检查基本知识
2
十六
脱落细胞检查基本技术
2
十七
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2
十八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2
合计
57
五、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 分记,占总成绩 70%;
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考核办法,主要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0分记,占总成绩 30%。
【目的要求】
1.掌握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报告方式。
2.掌握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3.熟悉浆膜腔积液、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讲授内容】
1.漏出液和渗出液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3.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七章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熟悉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因素,了解工作原理及质量控制。
2.了解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的原理、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1.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2.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 优缺点及其比较
2.蛋白尿的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如何?
3.尿液化学检验的项目(尿二胆、尿酮体、本周蛋白、乳糜尿、β2微球蛋白、妊娠试验)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六章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沉渣标准化方法的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报告和质量控制。
2.掌握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各类管型、上皮细胞等的形态学变化及意义。
7.尿糖的检查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8.尿液微量白蛋白测定。
9.蛋白电泳、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FDP测定。
10.尿液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查。
11.本周蛋白尿检查。
12.尿液Tamm-Horsfall蛋白测定。
【学时数】
4学时
【思考题】
1.尿液理学检验的项目、原理、方法、目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6.掌握尿液妊娠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讲授内容】
1.尿量的测定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尿液颜色、透明度的临床意义。
3.尿液比密测定的检测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尿渗量测定的检测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尿液酸碱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6.蛋白尿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检查方法、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1.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2.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4.D-二聚体测定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5.止凝血筛检试验的选择、临床意义、结果分析及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与使用;掌握RBC、WBC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2.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了解其他测定方法的原理。
3.掌握红细胞MCV、MCH、MCHC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熟悉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及临床意义。
6.较多见的药物结晶的种类、形态。
7.尿液沉渣定量检查的种类、方法、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8.尿液细胞及管型的计数。
【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尿沉渣标准化方法的操作程序、结果报告和质量控制。
2.尿液细胞及管型计数。
3.尿沉渣成分种类、常见形态及临床意义。
4.常见的病理管型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常见的病理结晶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5.出血时间测定的原理、操作、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6.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7.血块收缩时间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8.凝血时间测定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9.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所涉及的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意义。其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检验、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尿液标本采集及处理、尿液理化检验、尿沉渣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粪便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脱落细胞检查等。
16.出凝血筛检试验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结果诊断。
【学时数】
10学时
【思考题】
1.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固的功能及作用。
2.凝血因子及特性、凝血过程及特征。
3.纤溶系统的组成、纤溶过程及特征。
4.常用筛选试验的原理、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5.如何对止凝血筛选试验进行选择、应用、结果分析。
6.出凝血筛选试验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临床检验技术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临床意义。难点是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临床基础检验的发展史。
2.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学时数】
1学时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目的要求】
6.点彩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8.白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9.白细胞分类计数、常见异常形态及临床意义。
10.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及临床意义。
1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参数的临床意义。
【学时数】
12学时
【思考题】
1. 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及注意事项。
5.熟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的方法、原理、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1.正常止血机制即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固的功能及作用。
2.正常凝血机制即凝血因子及特性、凝血过程及特征。
3.正常纤溶机制即纤溶系统组成、纤溶过程及特征。
4.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原理、操作、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尿液生成的过程以及尿液检验的目的。
2.掌握尿液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适用范围和质量控制,了解药物对尿液分析的影响。
3.掌握防腐剂的原理及应用。
【讲授内容】
1.尿液生成的过程。
2.尿液检验的目的、诊断及监测。
3.尿液标本收集的方法。
4.尿标本的种类及优缺点。
5.防腐剂的原理及应用。
【学时数】
2学时
【思考题】
1.尿液生成的过程以及尿液检验的目的。
2.尿液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适用范围和质量控制。常用药物对尿液分析产生的影响。
3.防腐剂的原理及应用。
第五章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尿色、透明度、尿比密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了解一般性状检查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学 时: 总学时117 (理论学时:57 实验学时:60)
学 分: 4.5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本科
教 材: 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临床检验学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