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西教学设计与反思

巴西教学设计与反思

巴西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P89-P94有关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区划等。

2.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农矿产工业图等,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分布等。

2.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数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认识巴西人种的构成;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四、教学难点
1.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2002年世界杯决赛中巴西队惊险的救球和精彩的进球的录像片断。

通过录像和图片说明巴西队是世界一流的球队(简介巴西的足球)。

说说看,你去过巴西吗?你还知道有关巴西的哪些事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西。

要到巴西去,就要知道巴西在哪儿?
2.我们先了解巴西的位置。

老师出示拉丁美洲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微缩图,让学生找出巴西的邻国、海陆位置。

小结: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10个陆地邻国;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远离欧亚大陆。


师:你知道面积比巴西大,人口比巴西多的国家吗?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面积比巴西大;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人口比巴西多。

)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说明巴拉圭盆地在巴西高原边缘,与邻国巴拉圭相邻。

(让学生估计出巴西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1/3的平原地区,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2/3的高原地区。


4.了解巴西的主要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可以用影片《冲出亚马逊》让学生在大脑中重现热带雨林的环境和气候)
5.你想知道居住在巴西的是哪个人种吗?这些人喜欢什么活动吗?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

看录像2.3,(巴西狂欢节——欧洲天主教的节日;男女老幼都爱的桑巴舞=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鼓乐、舞蹈)大家边看录像边听教师简介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

师:你对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喜爱的活动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看课本P89第二、三自然段和P90-P91阅读材料,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玛雅文明有何成就?
(没有金属工具在石头上雕镂是谜;一年的时间精确到与现在只相差27秒……)
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掳掠、贩卖黑人奴隶?黑人奴隶从哪里来的?
(2)通过卞卡一家,了解巴西人的特点:拥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出示巴西人种构成扇形图,让学生说出巴西为什么有多种人种及大量的混血种人。

小结: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二、巴西的农业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巴西的位置和人种,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来了解巴西的工农业情况。

1.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里程。

过去:单一经济;现在: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第一,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业发达。

(主要介绍铁、煤,咖啡,伊泰普水电站和伊塔比拉露天铁矿;介绍三峡水电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讨论:1.二战前,(几个世纪)巴西为什么只发展单一的经济?
2.二战后,(几十年)巴西就成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以前是殖民地国家,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主权国家,发展多种经济,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经济取得飞这速发展。

使学生懂得,国家要强大,就要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

(如曾经富裕的伊拉克)讨论:1.①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气候、人口及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居住人口多;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②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

(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这里地形平坦,纬度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2.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政府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

对此,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有关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及有关国家的相关做法思考。

学生的建议:1.进口能源(如日本);2.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如甘蔗制酒精);3.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调整产业结构:如柑橘遇病虫害后,砍柑橘树栽甘蔗,利用甘蔗为原料制酒精。

)启示:注重节能,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巴西的位置和人种,认识到它是一个民族的大融炉的缩影;了解到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点,认识到它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的大国。

三、课堂小测验
1.创造了世界著名的玛雅文化的是人;
2.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3.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4.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____________;
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高原是____;他们大部分都在(国家名)。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东南亚地区
B.巴西高原
C.亚马孙河流域
D.刚果盆地
四、看录像片断
辉煌的遗弃和灭绝:为什么我们通常说是四大古文明,而对了不起的玛雅文明却知之甚少?(玛雅文明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

)同学们,我们学好地理,能增长见识;学好地理,才能探索地球上人类未解之谜。

教学后记:这是在江津一中参加江津区地理赛课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中,课堂整体结构注重情景导入,利用精彩的录像片断和精美的图片解说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的观赏中了解地理知识,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大胆组合、编排教材内容,很有新意、创意;教学中各知识点过渡衔接自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注重相关地理知识的传授,又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及对学习地理和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以巴西足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

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

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太理想。

4、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到位,例如:巴西铁矿的地位、对自然环境的总结。

5、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完成得有些匆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