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疫点疫区处理方法资料

最新疫点疫区处理方法资料

霍乱传染病的疫点疫区消毒对象及方法认真做好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

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随时消毒1.排泄物、呕吐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盛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用有效氯500mg/l浸泡120分钟。

2.餐具:用有效氯250mg/l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

3.残余的需要消毒的食物:按1份食物加1/5体积的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消毒120分钟,或有效氯500mg/l澄清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20分钟。

4.对需要消毒的衣服、被单:用有效氯125mg/l溶液浸泡30分钟、250mg/l碘伏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

5.地面、家具、墙壁以及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等:用0.2%的过氧乙酸喷雾作用30分钟或3%的甲酚皂溶液喷雾、擦拭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作用60分钟。

6.对垃圾、厕所:用3%--5%甲酚皂溶液或有效氯500mg/l澄清液喷雾或洗刷。

7.疫点内的井水消毒,使用含氯25%--35%的漂白粉,所加的克数按加氯量3g/m3标准计算,计算公式是加氯量(g)=加氯量(mg/l)×水量(m3)/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园井水量(m3)=水深(m)×[水面直径(米)2]×0.8;方井水量(m3)=水深(m)×水面长度(m)×水面宽度(m)};缸水消毒,按每50公斤水加漂精片1片。

将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二、终末消毒1.首先向病人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工作,然后了解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触及物品以及吐泻物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的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

2.消毒前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服和手套。

消毒时先灭苍蝇、蟑螂,然后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喷雾或擦拭消毒门把手、地面、墙壁、家具、厕所等处;从不同房间以及最后退出时,边退边消毒经过的地面。

3.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的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照随时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

4.对于室外环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室外环境采集标本的实验检测结果,对污染区域及可能污染区域,尤其是水井和污水排放处等区域进行消毒。

5..病人尸体:用0.5%的有效氯溶液或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后,在用相同浓度浸湿的布单严密保管后尽快火化。

{注明:此方案出自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方案(2007版)}。

疫点消毒的实施办法一.、消毒原则:1.及时开展消毒工作:为减少传播机会,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小时内,农村应在12内落实消毒措施。

2.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霍乱病人排出霍乱弧菌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

3.消毒持续时间:应以霍乱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

4.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5.对疑似霍乱病人的疫点消毒:按确诊霍乱病人的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二、疫点的随时消毒:1.医疗机构的防疫人员接到患者诊断与消毒通知单后,应立即到疫点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剂和器悈。

2.在病家,随时消毒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在医院,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

3.交给病家使用的消毒剂,应标明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消毒呕吐物和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5.病人的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

特别在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6.消毒指导人员与负责随时消毒人员,应共同填写疫点消毒工作记录,及时上报。

必要时,采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

三、疫点的终末消毒:1.消毒的执行:在当地疾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医院防保医生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2.消毒程序: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2)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3)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脱掉外衣,放在自己带来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更换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

如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时,需戴防护眼镜。

5)仔细了解患者病前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倾倒或存放的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以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7)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及地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需消毒的污水量。

8)必要时,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食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0)在关闭门窗前,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其它消毒。

11)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

12)病人用过的餐具、饮具及污染的衣物可在疫点内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

做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

作擦拭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

作擦拭消毒时u,必须反复擦拭2---3次。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如废弃物等,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4)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先对先对人员的衣物、胶鞋喷洒先对后再脱下。

衣物脱下,将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16)达规定的消毒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告诉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四、消毒人员注意事项:1.消毒人员在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携带工具是否齐备五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2.消毒人员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

在消毒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方法。

在用消毒剂时应选择对相应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物品损害轻微者。

3.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更不要随便走出消毒区域。

同时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消毒人员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

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

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感染。

5.消毒完毕后,消毒人员携回的污染工作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此办法出自萧卫防(2010)59号文)五、消毒药物的配制方法:配制各种消毒剂计算公式:根据原药有效成分实际含量按下列公式配制。

1.配制百分比浓度溶液计算公式:所需消毒剂的量(g或ml)=所需稀释液浓度(%)×所需稀释液量(ml)/消毒剂浓度(%);2.配制mg/l浓度溶液计算公式:所需消毒剂的量(g或ml)=所需稀释液浓度(mg/l)×所需稀释液量(ml)/106×消毒剂浓度(%)3.百分比浓度与mg/l浓度换算公式:1%=10000mg/l4.容量简易计算法:1)一只普通饭碗或玻璃杯:容量约250ml(半市斤)水。

2)一只普通脸盆:容量约为5000ml(10市斤)水。

3)一只普通小铁桶:容量约为10000ml(20市斤)水。

4)一只普通汤匙:漂白粉容量约为10g(满的约为15g)六、现场消杀用药品与器悈:1.常用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环氧乙烷等,·杀虫剂敌敌畏等;2.配备的器悈: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桶等。

七、现场防护用品:现场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消毒杀虫)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长筒橡皮手套、长筒靴、工作服等。

甲流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一)室内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病人家里、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通风,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地面、墙壁:可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

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毫克/升~4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毫升/平方米。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三)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或阳光下暴晒半天以上。

(四)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含有效氯20000毫克/升消毒剂溶液2000毫升,搅匀放置2小时。

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溴)1000毫克/升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五)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六)诊疗用品、家用物品、家具: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毫克/升~4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1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七)手: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也可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毫克/升)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分钟~3分钟。

或使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八)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九)运输工具:可用有效氯为200毫克/升~4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分钟。

也可用0.5%的洗必泰或0.2%的季铵盐消毒液擦拭座椅、桌面、舱室内壁,拖擦地面。

(十)垃圾:可喷洒10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至表面湿润保持4小时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