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现代史(二)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2.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3.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革命理论D.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土地纲领4.孙中山称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的是()A.萍浏醴起义B.四川的保路同志会、同志军C.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D.黄花岗起义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C.中国半封建社会的阻碍D.人民群众尚未真正觉醒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其依据是①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规定了国民拥有的基本权利③规定了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④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10.影响近代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本因素是()A.自然经济的狭隘性和闭塞性B.帝国主义对华的分而治之政策C.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中央集权制度的崩溃和过时11.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①举行双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是()A.造纸业、纺织业B.纺织业、火柴业C.纺织业、面粉业D.化工业、面粉业13.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D.北京政权更迭频繁1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步发展B.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政策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5.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16.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A.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C.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D.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7.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院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推动运动发展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18.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得以实现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和约签字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20.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2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历史教训的表述,最正确的是()A.工人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B.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因为()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23.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 )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④24.国民革命政府北伐的首要目的是( )A.统一中国B.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C.打倒北洋军阀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5.国民革命时期,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重要转折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6.国民大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B.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一些权益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大体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27.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B.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C.工农运动转入低潮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28.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叙述准确的是( )①2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③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基础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任何军队A.①②③④正确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①②正确③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29.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30.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为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A.五卅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年份出口进口出超(+)入超(—)1913年3384088 11094775 —77066871918年10080756 947420 +91333261922年663290 18059756 —11427466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
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感到民众运动势头压力的日本人,试图把它打上排外的印记,并重新唤起人们对义和团时期的回忆,—些在上海的英国人对商人和学生在产业工人中的有成效的活动感到恐慌,也开始称之为排外。
我听说上海租界董事会有可能采取极其严厉的反对抵制和罢工的行动。
……如果我们让自己卷入这场只是针对日本人的、幸而与我们无关,而且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排外的动乱,将是愚蠢之极的。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
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我本人也极感同情,但我当然还是避免与运动的直接接触,因为它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美国]P.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注:芮恩斯是五四运动时期美国驻华公使) 材料2: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英法租界当局对五四运动的支持态度,由于6月份罢市、罢工以后受到日本政府的宣传及’——些在华外国人对运动中的“过激主义”的歇斯底里的恐惧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
……6月6日,即罢工罢市开始的第二天,公共租界发布了一个通告,告诫公众不许在租界内散发传单,禁止在租界内展示有鼓动民心口号的旗帜……在星期日(6月8日)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部局董事会(上海租界的殖民管理机构)作出决议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穿戴标志某一统一特殊组织、协会或团体的服饰、徽章或帽盔出现在街头或其他任何公共场所”。
市议会(即工部局董事会)还决定镇压所有的罢工、抵制活动、街头讲演和其他学生活动,从租界中驱除上海学联。
同时还决定,自6月9日下午4时起以武力执行这些决议。
工部局董事会提出的这些镇压行动受到一些外国商人及上海的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领事馆的支持。
——[美国]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美国、英国对五四运动各持什么态度?试评价芮恩斯的主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3.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1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
并扼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34.比较辛亥革命失败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内外因素的异同,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5.“19~20世纪之交(具体说来就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正是晚清政府统治的最后一二十年,也是中国社会由两千多年的封建形态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转型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传统社会面临前所未遇的历史‘变局’的巨大挑战。
”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对策?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36.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纵观我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是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为例,分析说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近代化所作的探索,并谈谈你的认识。
37.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思想领域出现的进步思潮。
有人说:这些进步思潮交汇、更迭,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结合有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第五单元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选项 D C D B A D A D D C D C B D C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选项 D B B D C C C D C A C D C A B二、非选择题:31.(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又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