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篇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长治县二中贾玉凤案例背景:青少年是极富开放,创新,先锋与蓬勃朝气的新一代。

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的需要。

在这种情势之下当代青年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价值和价值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案例主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引出课题。

其次,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再次,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是通过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自觉树立奉献意识。

案例过程:环节一:情景展示,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飓风洪水中救人”的资料),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一说理由。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和评价问题的时候,“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不论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同时思考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值的?(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二者不同,哲学中的价值指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论物质还是精神现象,都能以自己的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价值是一种关系,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构成价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多媒体展示成龙的资料)成龙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正义的角色。

在现实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回报着社会和他人。

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资格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公益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我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

”探究:同学们从成龙的事例中体会人的价值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老师总结: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在对社会评价时,要懂得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

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

环节三:案例再现,升华认识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作出判断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是价值观。

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着辩证统一关系。

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那么,价值观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范跑跑”和“谭千秋”的材料)探究:是什么让他们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结果也就不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为: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环节四:展示平台,回归生活教师提问: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所作出的选择。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环节五:自我检测,巩固提高(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对照,解析)案例结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三维目标被有机地统一起来。

坚持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

尤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拉近了哲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但是,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时没有能够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没有很好的在学生讨论问题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深入。

案例反思:这节课给我今后的教学以很大的启示:一是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是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教师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指导。

三是注意创设矛盾性的问题,在冲突与比较中引发学生的思维高潮。

四是要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篇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设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题思路清晰,主要向学生介绍两个概念,价值和价值观。

一个关系,即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价值观由社会存在决定,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高中哲学常识从知识体系上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而第六课的内容本框题是高二哲学下册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的内容,就是向学生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入门课。

本课是第五课内容的延伸,第五课中提出人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在各种主观的因素中,价值观是首要因素。

本课又是第七课、第八课的先导,本课讲述的是一般价值观,第七课则是人生价值观,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同时,第八课讲述的是实践问题,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也涉及到价值观问题,所以,本框题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同时,本框题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可通过对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分析】“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会自发的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但是在哲学上如何理解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

因为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自己体验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自己很少从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因而对具体价值(包括经济学中的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和哲学价值的关系难以把握和区分;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受之影响,部分学生在对价值观的认识上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导向作用;能够认识、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与本质;提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案例导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的氛围,共同分析探讨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现实生活中分析比较区分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作用,初步树立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重点难点】1.重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这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落脚点。

2.难点:价值的概念和价值观的概念。

本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以生活实践的复杂性使学生更加难以认识和理解真善美。

【设计思想】本框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知识迁移和案例问题情境的方法。

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经济常识》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概念,迁移到对哲学上价值和价值观的理解。

教学模式上,注重针对社会热点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在探究中建构知识,拓展学生能力。

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体现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自觉指导自己行为。

从而达到认知和态度情感上的教育目的。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正课](出示幻灯片1)案例1:“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政府部门第一次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要求学生思考分析“你认为歌曲《蜗牛》能体现了爱国主义吗?”“《蜗牛》该不该进教材?”最近,因为著名抗日英雄葛振林的逝世,“狼牙山五壮士”被人们重新提起。

但是有人发现: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后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狼牙山五壮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科书中并未被删除,目前该教材仍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该不该从教材中删除?”。

附:《蜗牛》作词:周杰伦作曲:周杰伦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由于选取的案例正是学生生活中所关心的、所思考的,问题的争论和探讨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两种观点褒贬不一,不同的人对此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对周杰伦:正方特别是周杰伦的歌迷们(他们为之欢呼雀跃)认为“《蜗牛》宣扬的奋斗不屈精神就是爱国教育”;反方认为“以‘爱国’的名义将爱国主义贬值了”。

学生以前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感觉并不陌生,该文讲述的是五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对“《狼牙山五壮士》该不该删除”的争论有,认为该删除表示,五壮士所处的时代与现代社会,同学们现在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差别,是单一的革命战争题材,难以引起同学的共鸣,在新时期,需要新形式的革命英雄主义,这样对同学们能够产生最直接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持反对意见的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凛凛大义、不屈斗志正是英雄主义的典范,那么其内蕴的精神价值何以又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突然“脱节”、过时呢?正如岳飞、文天祥等历史更为久远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寄寓的英雄主义精神不会过时一样,通过教科书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永远不会过时。

一首流行歌曲《蜗牛》能成为爱国主义歌曲,一段真实的革命历史却变得不合潮流,过时了,这是多么可笑、可悲呀![第二部分:新课讲授](出示幻灯片2)⑴试听并欣赏周杰伦的《蜗牛》歌曲及歌词,“这首歌的歌词挺好的”,“感觉这首歌的思想内容十分上进,唱起来琅琅上口”。

这首歌具有什么用途和价值?——艺术价值、德育价值⑵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可以感受五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了解中华民族抗日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