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期末复习大全

心理学期末复习大全

. .

.专业. .专注. 一.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2.性格: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发展:在心理学中,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发展是指有机体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顺序。狭义上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的身心变化顺序。

4.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实现特定目标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能力的信念,或者说,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能力或有效性的信念。

5.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6.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记忆、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7.批判性思维:就是个体有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分析和评价所接受的信息,并决定采取合理行动的思维过程。 . .

.专业. .专注.

8.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的形式,对某一问一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

9.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的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10.情绪智力:就是准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清晰表达自己情绪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11.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是激发行为,驱使个体趋近目标的动力过程。

12.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动机,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13.情绪:是某种刺激(机体外部刺激或部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的心理体验。

. .

.专业. .专注. 14.挫折感: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心冲突与不平衡状态。

二:问答

1.简述健全人格者的主要特征。

(1)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

(2)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

(4)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适应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

(5)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

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待顺境和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进取者。 . .

.专业. .专注.

2.结合影响人格的各种因素,联系实际说明怎样培养健全人格。

答:(1)影响人格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分为情境,父母和同伴。

首先,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如校风,班风,教师人格,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学生本位--知识,智力本位--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知识导向转变成人格导向。所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少的。

其次,健全人格是一个系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最有影响力的,另外同伴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最后,个人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人格,发扬气质的积极面,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人:悦纳,独立,理性,良善。

. .

.专业. .专注. 3.结合记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习过后应如何科学复习。

答: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虽然都比较大,但都需加工才能被记住,而长时记忆有它独特的遗忘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研究,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根据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遗忘曲线)得知:学习新知识后第一次最佳复习时间应为12个小时后,第二次是初学后1天,第三次是初学后4t天,以及7天,11天,30天,半年,经过这样的复习,所学的东西很可能成为永久记忆。另外,干扰也是导致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学习新课程前进行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也是防止学习的信息收到其他信息干扰而遗忘的措施。最后,复习时要集中记忆力,各种感官都要参与,增强自信心,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

4.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要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人格

. .

.专业. .专注. (1)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2)教师应该不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较高难度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的寻求答案。

(3)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

(二)帮助学生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1.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2.逆向思维

(三)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

1.头脑风暴法

2.吉尔福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和帮助他们。

. .

.专业. .专注. 5.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

(一)问题本质

举例:一个小区的的不少业主都向物业管理部门投诉电梯过慢,后来有一天,改楼的管理人员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人们极不耐烦地等电梯,他意识到事情的本质只是大家在等电梯的时候无聊,于是装一面镜子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二)问题表征:就是在头脑中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例如:用6根火柴排成4个三角形,如果在平面上排,肯定不能达到目的,唯一的可能是将6根火柴架成立体的。

(三)心理定势: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

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准备渡河,但船一次只能乘坐一人,结果两人都度过了河,请问为什么?按我们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这题没法解,问题的答案是两个人在河的两岸。

(四)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其它新的用途,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它 . .

.专业. .专注. 用途。比如硬币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人能想到它还能用于导电,衣服好像也只能有一种用途,很少人会想到它还能用来扑火。

(五)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六)知识经验:一名新医生和老医生,在面对一名多种症状的患者就可能采取不同的措施。

6.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名学生,如果智力开发的比较好就会是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呢?

1.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的幻想和独特性活动。学生的独创性是在各项独立性的活动中发展和表露出来的,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复习和自学,在实验室和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活动的机会,教师既要鼓励,又要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元知识技能的培养。 . .

.专业. .专注.

元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

(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元知识调节策略

4.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自己的智力技能,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节和教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经常有机会来练习。

7.联系实际,论述马斯洛动机原理的基本观点和应用价值

马斯洛把人类的动机按层次加以分类,它的需要层次论也是他的动机理论,要点如下:

(1)动机是人类生存与成长的部动力,马斯洛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2)人类的基本要一种似本能的需要(基本需要和特殊需要)

(3)需要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于动机的需要与强度,个人的需要复杂多样,但在一定时期只有一种或几种,最占优势的 需要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

. .

.专业. .专注. (4)需要是按层次有序发展的,在马洛斯看来,各种基本需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强度有序发展,彼此关联。

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知,生理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原始也是最强烈的,与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并成为基本需要。而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则称为成长需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感受到被人关爱和被人尊重,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层次的成长目标,如教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宽容,被人接纳和尊重,乐于接受新观念,乐于探索和探险。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

(4)利用动机和兴趣的迁移

(5)积极评价学生,积极反馈结果

. .

.专业. .专注. (6)恰当组织学生中的合作与竞赛

(7)因材施教

8.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快乐?

1).首先应当意识到持久的快乐并不来自金钱的占有,如果以获得金钱为快乐的手段,最终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2).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快乐的人总感觉到自己能驾驭自己的生活,能从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中获益。

3).行为表现上先振作起来,有时,我们的行为变现能影响我们的心理感受,所以我们要充满自信,乐观开朗,这些动作可以引发愉悦的情绪。

4).参加运动。健康的心理依赖于健康的身体。

5).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渡过困难时期,减少孤独感,增加愉悦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