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防治


目前主要的减毒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腮腺 炎、脊髓灰质炎、风疹及水痘疫苗等。
注意: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一般不宜接受活疫苗接种。
类毒素
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 醛处理制成。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 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外毒素的 抗体(即抗毒素)。 例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免疫调节—抑制
免疫抑制剂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于防止 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例: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对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 B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炎症、超敏反应性疾病和抑制物 排斥反应。 环磷酰胺:属抗肿瘤烷化剂,其主要功能是抑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阻止细胞分裂。T、B细胞活化后进入增殖、分化阶段,对烷化剂敏感, 故可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烷化剂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抑制排 斥反应和肿瘤。

(一)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 人工主动免疫又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 输入疫苗等抗原物质,经过一定时间,使机体自动 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1.人工自动免疫所用的制剂
(1)死疫苗 (2)活疫苗 (3)类毒素
死疫苗
概念: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 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死疫苗具有安全、易于保存与运输等优点。 由于灭活的病原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增殖, 难以通过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不足以诱导 CD8+T淋巴细胞称为效应Tc,免疫效果有一定 局限性。
免疫重建
将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给免疫缺陷的个体,使后者 的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它包括骨髓移植和免疫 效应细胞输注。
自体骨髓移植 异体骨髓移植 干细胞移植
免疫细胞输注
免疫替代疗法
免疫替代疗法:是指输入机体缺乏的免疫活性物质,以暂时维持其 免疫功能,如给性联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输入正常人免 疫球蛋白,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生命。
免疫学防治

历史背景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 起,到期后的Jenner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 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经有三个半世纪。
免疫学防治
应用免疫学原理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包括: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两个方面
一、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认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或抗体 等,使机体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主要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注意:该制剂对人来说是异种蛋白,使用时应注意 I 型 超敏反应的发生。(皮试)
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人免疫球蛋白
概念: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混合血浆 或胎盘血中分离制成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 主要用于免疫功能较低的个体。 例:
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制剂与单克隆抗体制剂是近年来研 制的新型免疫治剂,渴望成为肿瘤、艾滋病等的 有效治疗手段。
例如:用牛型结核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后制 备成卡介苗;用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肾细胞中反复传 代后制备成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与死疫苗相比特点:



由于可在体内增殖,所需剂量较小,一般 只需一次接种。 接种过程类似隐形或轻度感染,接种局部 和全身反应较轻。 免疫效果较死疫苗好、持久。除诱导机体 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产生细胞免疫,经 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可形成黏膜局部免疫。
附:
死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为维持血清抗体 水平,常需要多次接种。
目前得到运用的死疫苗有:霍乱、伤寒、钩端 螺旋体、百日பைடு நூலகம்、狂犬病、甲型肝炎以及乙型 脑炎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
概念: 用减毒或者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传统制备方法是将病原体在培养基或动物细胞中反复 传代,使其失去或明显降低毒力,但保留免疫原性
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
#抗原进入体内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
#免疫效果维持时间较长
(二)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指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 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主要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 因子与单克隆抗体等。
抗毒素
概念: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制备的免 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卡介苗(BCG):BCG为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原本用于结核病 防治。BCG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它能活化巨噬细胞,增强 其吞噬杀菌能力,促进IL-1、IL-2、IL-4、TNF等细胞因子的释放, 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 胸腺肽:从小牛或猪胸腺提取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包括胸腺素、胸 腺生成素等,对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有辅助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细胞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病毒感染、肿瘤等。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二、免疫治疗
概念:免疫治疗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利 用免疫学原理,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 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免疫调节—增强
例:
左旋咪唑:原为驱虫剂,后来发现其能激活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 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的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