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清真产业_短板_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_刘昭媛

宁夏清真产业_短板_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_刘昭媛

刘昭媛(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0021)【摘要】宁夏是我国唯一回族省部级自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人文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目前,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已有一批著名清真食品品牌企业,而穆斯林用品产业却存在“短板”现象,本文基于宁夏清真产业“短板”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夏;清真产业;穆斯林用品;原因分析;对策研究宁夏以“穆斯林省”著称,是中国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面积66400平方公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人口630万,其中,回族人口220万,占宁夏总人口数的35%、占全国回族总人口数的20.53%,居于31个省市区之首。

回族人口主要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宁夏地处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地区,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浓郁的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使宁夏近年来形成以清真食品产业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两大民族特色产业。

一、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自2008年至今五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2010年至今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为宁夏清真产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宁夏清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清真食品产业目前已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如宁夏伊品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厚生记乡村豆、夏进乳业、明珠圆清真食品乳业、宁夏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吴忠涝河桥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老毛手抓、红兜兜饮食文化公司、平顺源速冻水饺、塞北雪面粉、银春面粉、优素福食用油、西香记鸡精、天山雪酸奶、维维奶粉等产业效益显著,推动宁夏特色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区清真食品工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占全区食品工业的80%,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

而作为清真产业的穆斯林用品知名企业仅有宁夏塞丽麦穆斯林用品贸易公司、宁夏阿不顿拉穆斯林用品公司、银川芳华演艺服饰设计公司、宁夏红旗服装有限公司、万娣旎民族服饰汇川民族服装。

由此可见,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短板”,宁夏清真产业在“吃”“穿”“用”方面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

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界定清真产业是指符合伊斯兰教法规定及穆斯林生活习俗而生产、加工、经营的各种具有清真性质的产品的统称。

穆斯林用品是基于伊斯兰教规定中穆斯林在宗教活动、婚嫁丧娶、成员交往活动。

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族群特征的物品,以回族服饰、伊斯兰器皿(穆斯林沐浴器具的汤瓶、吊罐等)、地毯、挂毯、拜毯、羊绒制品、陶瓷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回族衣着、洗漱用品、装饰用品等领域。

三、宁夏清真产业“短板”现象原因分析(一)专门技术人才奇缺,劳动力人口不足穆斯林用品产业主要涉及穆斯林生活中“穿”和“用”两个方面。

“穿”包含了穆斯林衣着和服饰,“用”主要包含穆斯林专用品,如拜毯、汤瓶和穆斯林日常生活用品,如洗化用品、炊具餐具。

穆斯林用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要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人才从事穆斯林用品的设计、研发、销售。

穆斯林用品的生产与加工更是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宁夏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第二、第三产业欠发达,使得从事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劳动力资源十分稀缺。

从劳动力资源城乡分布来看,农村劳动力密集,并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镇劳动力匮乏,无法保证技术工人从事穆斯林用品的生产加工。

(二)生产规模分散单一,国际市场严重空缺宁夏穆斯林用品企业各自为阵分散经营,进行简单的粗加工,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且生产领域仅限于皮毛加工和服装加工,企业生产模式单一,生产资料有限,知名品牌较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穆斯林用品加工企业分散在宁夏各市县,生产技术封闭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未能实现资源优势整合,形成辐射周边的产业集群带,市场信息无法共享,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低下,销售市场有限,致使企业发展滞后。

宁夏物流发展规划不统一,服务网络不完善,给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不利于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企业融资困难重重,产业发展陷入桎梏融资困难是束缚穆斯林用品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极为明显。

中小企业运作规模小,经营风险较大,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观原因。

社会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中小企业获得担保和抵押贷款比较困难,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一些穆斯林用品加工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导致生产技术守旧,生产设备老化,产业发展不足,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四、宁夏清真产业“短板”现象对策建议(一)完善政策扶持,理论转为实践宁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中国穆斯林商贸城,中国小商品贸易中心、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贸易中心和国际穆斯林商品贸易中心及附属设施建设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重点项目。

加强穆斯林用品认证、监管与认证培训和穆斯林用研发建设。

2011年9月,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大财政对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奖励穆斯林用品企业发展。

在2012中国(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举行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这是继《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个支持宁夏发展的关键性文件。

在自治区政府做出大力发展空港和空港物流园—8—DOI:10.15880/ki.zsjj.2015.09.003之后,银川河东机场国际空港已将开始运行,空港物流园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

针对中小型穆斯林用品企业融资困难,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对穆斯林用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目前伊斯兰金融企业,伊斯兰银行还都处于理论的论证阶段,并未付诸实践。

政府应在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定之后,使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强有力的监督下尽快实施。

(二)培养专业人才,增加劳动人口技术和人才匮乏是影响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依托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等,成立专门的产业教育培训机构,打造一支穆斯林用品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具备穆斯林用品专业知识的人才,塑造产、学、研、销一体的优秀人才,为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设计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极具市场竞争力、广受市场青睐的高端穆斯林用品。

企业出台奖励机制,鼓励创新型人才来宁发展,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改善企业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引进保留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到原材料引进到生产加工到产品的销售,发挥人才的中流砥柱作用。

引导农民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产业转移,向社会空闲人员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宁夏生态移民就业难题,为再就业人员创造机会,使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大平台。

对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为穆斯林用品企业输送劳动力。

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广泛的人才交流、访学深造合作机制,将宁夏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清真产业及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培训中心。

(三)产业集群规划,区域联动发展针对穆斯林用品产业目前“小、散、杂”现象,提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目前,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主要以银川市和吴忠市为主,主要有德胜工业园区、望远工业园区、宁夏西部光彩产业基地和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宁夏西部光彩产业基地计划囊括穆斯林外贸商品加工产业园区在内的四大产业园区,园区整体建成后将会成为东南亚最大、品类最多的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基地。

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产业凝聚力,形成穆斯林用品工业园区,能够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设备的改造和调整,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产业实行统一科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合作环境,打破旧的中小企业的各自为阵的生产模式,秉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有效抑制企业间恶性竞争现象;有利于穆斯林用品产业以集群形式进入全球穆斯林产业体系和全球营销体系。

整合国内穆斯林用品产业资源,实现区域间联动式发展。

宁夏、新疆、甘肃、青海都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地,青海生产穆斯林民族服饰用品年逾1亿件。

甘肃临夏市向道民族用品商行主营穆斯林生活用品,民族帽一项年出口量高达1000万顶,内销600万顶。

山西、青海等省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山西回化是全国穆斯林用品最大的生产厂家,产品在包装设计、质量、价格方面均具有优势。

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强化与甘肃、山西。

青海、内蒙古西部地区合作,成为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原料腹地。

依托北京、上海、义乌小商品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和区外成熟优秀的品牌类企业进驻宁夏工业园区,实现区域间经济联动式发展。

(四)龙头企业先行,形成辐射带动宁夏穆斯林用品目前的品牌企业甚少,培养一批龙头企业是推动穆斯林用品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推动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宁夏主要发挥圣雪绒、嘉源绒业、中银绒业、,梅源公司、成丰工贸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设计、生产穆斯林传统服饰、日常生活服饰、时尚民族服饰、朝觐宗教活动服饰和民族舞台表演服饰,包括帽子、盖头、头巾和坎肩等。

由梅源公司等企业开发生产穆斯林用品日用品、饰品、工艺纪念品等,重点开发生产沐浴汤瓶、装饰地毯、壁挂地毯、礼拜地毯等具有穆斯林风格的生活用品、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将成丰工贸、西部皮草等企业建设成宁夏滩羊多彩皮毛和滩羊皮制品龙头企业,生产富有民族特色的裘皮类床上用品、服饰等穆斯林用品,使宁夏皮毛资源转化为辐射穆斯林用品企业的市场优势。

(五)加大媒体宣传,树立宁夏形象借助多方位平台,宣传宁夏穆斯林品牌形象,通过中阿经贸洽谈会,对外展示宁夏特色产业,举办具有城市特色的博览会,增进宁夏与外界交流合作。

通过广播卫星传播,增进阿拉伯世界对宁夏的认知。

创建中阿经贸网站,以互联网形式向外界推广特色产业,制作拍摄宁夏宣传片,让世界走进宁夏、了解宁夏,来发展宁夏、建设宁夏。

引进来,走出去,不仅要招商引资,让阿拉伯国家企业来宁投资办厂,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往来,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建厂,发展多边贸易交流。

利用中阿国际航线,发展中阿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开展双边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宁夏地缘优势,着重体现宁夏旅游资源独特性,使阿拉伯国家和宁夏相互了解彼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了解对方的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双边贸易往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小结十八大以来,国家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成为承接农业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宁夏城镇化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