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孔 庙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杏 坛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礼”强调 的实质是什 么?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 \法\道的老师,如何遏 等学生自我觉悟。
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
“克己复礼”
没落消极奴隶 主贵族 没落积极奴隶 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层 下层贫苦民众
法家
“君主专制、
以法治国”
墨家
“兼爱、非攻” “无为而治”
非攻 尚贤 墨 子
三、其他学派代表人物:
学派 道家 道家 代表者 老子 庄子 所处时代 主要观点 春秋晚期
“无为而治”
“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 “清静无为”。
法家
墨家
韩非子
墨子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法治”
“兼爱、非 攻、尚贤”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见高低!
体味儒家思想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人无有不善。 •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人性观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点(伦理 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庄子故事
逍遥的人生 态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 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 《庄子· 齐物论》
周庄梦蝶图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 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韩非子名言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 治国主张是什么?
墨子——墨家创始人
止 主要思想: 楚 攻 宋 兼爱
仁 克己复礼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王道 民贵君轻 性本善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其它
有教无类
君舟民水
性本恶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2、早期儒学的影响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 然大宗。
老子名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
法家 儒家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异。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儒家: 法家—— 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3、代表流派和人物: 4、百家争鸣的影响:
(1)对当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杏坛
体味儒家思想
在这些关于仁的言论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的 “仁”?
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那么,怎么去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实践“仁”呢?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恭宽、信、敏、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 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6.圣•保罗 • 7.蔡 伦 „„ • 18.秦始皇 …… • 20.毛 泽 东 • 21.成吉思汗 …… • 75.老 子 …… • 82.隋 文 帝 …… • 92.孟子 ……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3、4 课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 稣 • 4.释迦牟尼 • 5.孔 子
请回答:
下列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 点和主张? 墨家 道家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 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 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道家
道家的“无为” ——恬淡朴素,宽容谦逊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平等博爱 法家的“法治” ——以法治国 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认识: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本课小结:
一个现象: “百家争鸣” 四个原因: 政治、经济、阶级 关系、思想文化
四家学派:
两个表格:
儒墨道法
孔孟荀、老庄韩墨
课外图片观赏:
名 纵 道 阴 儒 家 兵 墨 法 横 家 阳 家 公 家 家 家 逍 家 张 孙 少 天 李 卫 遥 月 良 玲 羽 明 斯 庄 子 神 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