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版急性胰腺炎
充分抗生素治疗后,若脓肿不吸收,可行腹腔引流或灌洗, 必要时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再加以引流。
经胃镜下胃壁造口技术,将感染的胰腺组织在直视下清除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 ,效果不亚于外科手术。
2、腹腔间室综合症(ACS):SAP时出现腹部严重膨隆,伴有 新、肺、肾功能不全。SAP合并ACS时,除液体治疗、抗炎 药物使用外,还可使用血液滤过、微创减压及开腹减压等。 开腹减压术的效果优于微创减压。
内科学版急性胰腺炎
概述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 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 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 多数患者病情轻,预后好;少数重症患者,死亡率高,总体 病死率为5%~10%。
病因
(一) 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是其主要病因,约占 50%~60%;微小结石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二) 酒精:促进胰液分泌,产生活性氧,激发炎症反应, 约占3%~9% ; (三) 胰管阻塞:结石、蛔虫、狭窄、肿瘤、胰腺分裂等; (四)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溃疡、憩室炎; (五) 手术和创伤:包括ERCP; (六) 代谢障碍:高脂血症约占20%~39% ,高钙血症;
3、胰腺假性囊肿:<4cm的假性囊肿绝大多数可以自行吸收; >6cm自行吸收机会较少,需要引流。包括经皮穿刺引流、内 镜引流、外科引流。
(十) 患者教育 1、与患者共同分析SAP的高危因素,告知预后; 2、寻找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尤其是病史采集; 3、治疗性ERCP的作用; 4、呼吸机或血透的作用; 5、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实施要点; 6、局部并发症,要密切随访。
可以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和炎性介质,利于器官功能 恢复。
4、肠功能维护:
口服抗生素和导泻: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和细菌移位;
胃肠减压:减轻腹胀,减少胃液对胰液分泌的刺激;
早期肠内营养:肠粘膜功能障碍导致的细菌移位是SAP病 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可用谷氨酰胺制剂保护肠粘膜 屏障。
(三) 减少胰液分泌 1、禁食:食物能刺激胰液分泌,应短期禁食; 2、抑制胃酸:胃液刺激胰液分泌,应抑制胃酸(PPI); 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 250-500ug/h,或生长 抑素类似物25-50ug/h,持续静脉泵入。
(二) 确定MAP、MSAP、SAP
1、MAP:符合AP诊断标准,无脏器衰竭、无局部或全身并 发症。APACHEⅡ评分<8,MCTSI<4。
2、MSAP:符合AP诊断标准,48h内恢复的脏器功能障碍, APACHEⅡ评分>8, MCTSI >4,局部并发症(假性囊肿、胰 瘘或胰周脓肿等)。
3、SAP:符合AP诊断标准,伴有持续性(>48h)脏器功能障 碍(单器官或多器官),APACHEⅡ评分>8, MCTSI >4, Marshall评分≥2。局部并发症(假性囊肿、胰瘘或胰周脓肿 等)。
2、脂肪酶:起病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敏感性、 特异性高于淀粉酶。
两种胰酶超过正常值3倍,才可诊断急性胰腺炎;其高低水 平与病情无明确相关性。
(二) 反映SAP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标志物 1、白细胞升高:多数大于15x109; 2、C反应蛋白:>150mg/L; 3、血糖 >11.2mmol/L,血钙 <2mmol/L; 4、白蛋白下降,肝功能受损; 5、肌酐、尿素氮升高,血钾、血钠异常; 6、血氧分压下降;
2、控制感染:应选择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脂溶 性强、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
SAP感染一般采用“降阶梯治疗”策略。初始治疗选用广 谱、强效的抗生素,随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推荐方案: ①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②青霉素+β内 酰胺酶抑制剂;③三代头孢+甲硝唑;④喹诺酮+甲硝唑。
合并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等药物。
(七) 药物: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磺胺类; (八) 感染:继发于病毒或衣原体感染; (九) 其他:自身免疫性血管炎,遗传性胰腺炎,特发性胰 腺炎,多数是微小结石导致。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导致胰管内高压,腺泡细胞内Ca2+升高,激活 酶原,消化自身。 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炎性渗出;微循环障碍使胰腺出血、 坏死。 炎症因子级联反应,导致多器官损伤。
病理
(一) 急性胰腺炎 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 急性水肿型较多见,以胰尾多见; 急性出血坏死型少见,常见静脉炎和血栓。 (二)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波及全身,其他脏器如肠、肺、肝、肾等脏器可见炎 症改变,可见胸腹水。
临床表现
(一)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症状:急性剧烈腹痛,多在左上腹,部分患者向背部放射, 伴有恶心、呕吐、轻度发热;
(三) 了解胰腺等器官形态改变 1、腹部超声:初筛方法,有助于胰腺假性囊肿的定位; 2、腹部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判断严重程度的标准方法。 了解有无胰周炎性改变、胸腹腔积液,必要时增强CT。 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简化了评分细则。
按胰腺炎症反应分级:正常0分;胰腺或胰周炎症2分;单发 或多发积液或胰周脂肪坏死4分。
胰腺局部并发症;
器官功能障碍(APACCHE Ⅱ评分)。
(三)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
临床表现介于MAP与SAP之间,常规治疗后,器官衰竭多 在48小时内恢复,恢复期出现胰瘘或胰周脓肿等并发症。
(四) 胰腺周围并发症 1、胰瘘:胰管破裂,胰液从胰管漏出>7天,包括内瘘(假 性囊肿和胸腹水)和外瘘(引流出体外)。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SAP病程4周左右出现,囊壁缺乏上皮, 囊内含有胰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判断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
呼吸(PaO2/FiO2)
循环(收缩压, mmHg) 肾脏(Cr, µmol/L)
0
1
2
3
4
>400 300-400 200-300 100-200 <100
>90 <90
<90
<90 <90
<134 134-169 170-310 311-439 >439
肠内营养途径有鼻空肠管(NJ)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两种途径。鼻空肠管优于鼻胃管。
鼻空肠管有内镜引导和X线引导下置入两种方法。 SAP营养量需要热卡25-35 kcal/kg/d、蛋白1.2-1.5g/kg/d。要 注意速度、浓度,建议采用蠕动泵,可加用胃肠动力药。 肠内营养先使用短肽制剂,逐渐过渡到整蛋白制剂。 肠内营养难以满足患者需要时,可补充静脉营养。
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少,轻度脱水。
(二)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症状:上述基础上,腹痛持续,腹胀加重,出现低血压、 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无尿、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 障碍、高热等症状;
体征:腹部膨隆,广泛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Grey-Turner征,Cullen征。
(二) 器官支持
1、液体复苏: 48h有效的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SIRS、 MODS的发生率。
第一阶段快速扩容,注意输液速度,控制在250-300ml/h, 快速扩容要在6h内完成。
第二阶段控制液体的体内分布,排除第三间隙潴留液体, 适当补充胶体(白蛋白、血浆等)后,给予小剂量利尿剂。
2、呼吸功能支持:轻者面罩吸氧,出现急性肺损伤、 ARDS时,给予机械通气;
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放置鼻肠管
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
(八) 择期内镜、腹腔镜、手术去除病因
如胆总管结石、胰腺分裂、胆囊结石、胰管狭窄、慢性胰腺 炎、肿瘤等,可择期行微创或手术治疗。
由于胰腺炎导致水肿使胆囊难以剥离,因此胆囊切除术应在 患者出院休养1-3月后进行。
(九) 胰腺局部并发症
1、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AP发作2周后,表现为 体温>38.5℃,白细胞>16X109/L,腹膜炎体征明显;必要时 在CT引导下穿刺抽液,涂片查细菌或细菌培养。
(三) 寻找病因 1、病史:酒精、进食、服药,既往病史;
初筛:以腹部超声、肝功能、甘油三酯、血钙等检查; 2、MRCP:上述无阳性发现,高度怀疑胆源性病因; 3、ERCP/EUS:胆源性疾病多可明确。
1、胆石症 2、消化性溃疡 3、心肌梗塞 4、急性肠梗阻
鉴别诊断
治疗
(一) 监护 1、AP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护生命体征; 2、SAP患者15-30min监护一次,血压趋于稳定时,1-2h监 护一次; 3、记24h出入量,根据尿量、平均动脉压、心率、HCT的 结果调整输液速度和液体成分。 4、禁食、胃肠减压。
(四) 镇痛 1、严重腹痛,可使用哌替啶,50-100mg/次; 2、吗啡、阿托品等诱发或加重肠麻痹,不可使用。 (五) 急诊内镜 对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等尽早行治疗性ERCP,包 括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可迅速降低胰管 压力、控制感染。
(六) 预防和控制感染
1、预防感染:感染源多来自肠道,需要①导泻清洁肠道, 减少肠腔细菌,促进肠蠕动,有大黄、芒硝、硫酸镁等;② 口服抗生素,甲硝唑或喹诺酮类;③尽早恢复肠内营养,促 进肠粘膜屏障修复。
2、胰腺脓肿:胰周积液或假性囊肿感染,成为脓肿,发 热、腹痛、消瘦、营养不良。
3、左侧门静脉高压:胰腺假性囊肿压迫和炎症,导致脾 静脉血栓,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辅助检查
(一) 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标志物
1、淀粉酶:起病12小时内升高,48小时后下降,持续3-5天; 唾液腺也可以产生淀粉酶,注意鉴别。
预后
轻症:1周左右康复,不留后遗症; 重症:死亡率15%,生存者容易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脓肿 和脾静脉栓塞等,导致不同程度的胰腺功能不全; 少数病因未去除,反复发作,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预防
积极治疗胆、胰疾病; 适度饮酒及进食; 部分患者需要严格戒酒; 肥胖、高血脂者要减肥、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