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 48 -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帅传敏内容提要:本文采用中美两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假设,分别对中美两国之间以及中美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业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1)中国加入WTO给中美两国农业贸易都带来了机遇,美国从双边农业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大的利益。
(2)影响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反映了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特点。
(3)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和区域特点:中国对美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长型和贸易潜力待开发型的国家和地区,而美国对中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熟型和贸易潜力成长型的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农业贸易潜力中国美国引力模型一、引言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互为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四大海外市场,美国也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进口来源国。
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间,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1997年的32.1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35.79亿美元,增加了4.22倍,年递增率为15.48%,超过同期中国农产品贸易12.05%的年增长速度。
然而,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很不平衡,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的2~3倍。
例如199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3.83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8.36亿美元。
200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91.52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44.27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逐年扩大,从1997年的15.4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47.26亿美元,增加了3.05倍,年递增率为11.81%(见表1)。
表1 中美农业贸易的发展趋势(1997~2007年)单位:万美元年份中国向美国出口中国从美国进口中美农业贸易总额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比上年增长率(%)1997 83576.55 238311.40 321887.95 -154734.85 —1998 88530.27 182686.48 271216.75 -94156.21 -15.741999 94582.03 174087.67 268669.70 -79505.63 -0.942000 118462.06 259101.24 377563.30 -140639.18 40.532001 126120.26 279199.02 405319.28 -153078.76 7.352002 168158.72 272044.11 440202.83 -103885.39 8.61*本文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研究计划2008~2009(No. G-1-00005)的资助。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2003 208464.44 501270.44 709734.88 -292806.00 61.23 (续表1)2004 239605.96 768900.49 1008506.45 -529294.52 42.10 2005 295951.96 672263.51 968215.47 -376311.55 -4.00 2006 384844.04 759537.93 1144381.96 -374693.89 18.19 2007 442657.50 915238.75 1357896.24 -472581.25 18.66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8~2008年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出版)计算整理而得。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中美贸易关系的逐步加深,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美农业贸易逆差日益扩大,引起了中美两国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农业贸易是最敏感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互补性与潜力同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下,开展对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利益格局和潜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平衡增长、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引力模型分析贸易潜力的文献综述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源于牛顿的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
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提出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物理距离成反比。
引力模型被广泛用于评估贸易影响因素、鉴别贸易集团效果、分析贸易模式以及估计贸易壁垒的边界成本等。
由于引力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传统要素禀赋理论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这一方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流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Rahman(2003)采用面板数据和引力模型,对孟加拉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发现:孟加拉国的贸易流量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人均GNP差分和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距离和运输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Longo et al.(2004)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非洲内外部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除了传统的引力模型变量之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政策失灵和国内政治局势动荡都对非洲国家的贸易流量产生负面影响。
Frenkel et al.(2004)采用引力模型对新兴国家双边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间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
Roberts(2004)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流量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相似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可能会增加,由该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很小。
Peridy(2005)对地中海国家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由贸易协定签署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地中海国家向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0%~27%。
Antonucci et al.(2006)认为,引力模型适用于分析土耳其的对外贸易模式,但它与欧盟间的贸易并未由于关税贸易协定的签署而得到改进。
Bussière et al.(2006)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融入WTO贸易体系的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尤其是融入了北美市场、拉美市场、东亚新兴市场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市场。
Bhattacharya(2007)对印中贸易合作的利益分配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短期内印度的潜在贸易利益比中国少,但从长期来看,印度将会获得比中国更大的贸易利益。
Huang(2007)采用引力模型解释了运输成本和不熟悉情况是造成地理距离和双边贸易流量呈负相关的原因。
Zhang et al.(2009)采用引力模型对1995~2004年中国木材制品贸易的决定因素- 49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50 -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伙伴的林业资源禀赋和中国的禁伐政策对其木材制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的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实证研究。
盛斌、廖明中(2004)分析估算了中国对40个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7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足”。
叶徳利(2005)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后,指出:从中印贸易和产业结构比较来看,两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很大的贸易发展潜力。
吴凤娇、陈炳华(2007)分别对台海两岸之间的贸易潜力进行了估计,得出了总体而言海峡两岸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空间的结论。
赵雨霖等(2008)分析了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结论显示:中国与多数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贸易不足”,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张海森等(2008)对中国—东欧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指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对双边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自然地理和人均GDP 差异以及欧盟东扩等政策因素则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
曾国平等(2008)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后指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集中在距离相对较近、GDP 较大且与中国属于同一贸易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国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间接作用较弱。
孙林(2008)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及其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与美国和日本出现了农产品“贸易过度”,而与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以及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出现“贸易不足”;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贸易伙伴之间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农产品贸易量越小。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采用引力模型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却较少见到专门针对中美两国农业贸易流量和潜力的研究文献。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ij i j ij EXP A YY DIST = (1)(1)式中,ij EXP 表示国家i (出口国)对国家j (进口国)的出口额;A 是常数;i Y 表示国家i 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j Y 表示国家j 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ij DIST 表示国家i 与国家j 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两国经济中心或首都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为了满足线性估计的需要,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则有:0123ij i j ij ij LnEXP LnY LnY LnDIST u ββββ=++++ (2)(2)式中,ij LnEXP 、i LnY 、j LnY 和ij LnDIST 分别是ij EXP 、i Y 、j Y 和ij DIST 的自然对数形式;0β、1β、2β和3β是相应变量的回归系数;ij u 是标准随机误差。
由于人均GDP 、农业增加值和WTO 自由贸易政策环境等均对农业贸易流量产生积极影响,故在上述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反映出口国和进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量——人均GDP (/i i Y P 和/j j Y P ),反映农业总产出的变量——农业增加值(i AgY 和j AgY )和WTO 虚拟变量,共8个自变量,构成了以下引力模型:ij 01i 2j 3i 4j LnEXP LnY LnY LnAgY LnAgY βββββ=++++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51 -//5i i 6j j 7ij 8ij ij LnY P LnY P LnDIST WTO u ββββ+++++ (3)(3)式中,因变量(被解释变量)ij LnEXP 为中国大陆(或美国)对美国(或中国大陆)、加拿大、欧盟27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乌克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越南、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南非、阿联酋、巴基斯坦、摩洛哥、沙特阿拉伯25个国家和地区2001~2007年的农产品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