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5.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亚太纵横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 2004 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 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

最后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率[2]。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国际贸易问题陈汉林等(2007)分别基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建立了两种相应的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且两种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

三.引力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7.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周念利(2010)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与出口潜力进行识别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主要服务贸易伙伴非关税壁垒的关税等价进行估算。

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物理距离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均会对中国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影响。

8,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决定因素分析企业经济肖文(2012)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

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最后给出建议。

四.引力模型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应用9. 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世界经济程惠芳(2004)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

10.国际直接投资与引力模型世界经济研究高国伟(2009)构建了包含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作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中也存在一个引力模型,即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量与两国之间的距离负相关,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正相关。

11.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分析世界经济蒋殿春(2011)基于美国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规模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相对地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东道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成本等因素之后,美国对华投资仍显著低于模型的预测水平,但在制造业内,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却高于正常水平。

12. 要素禀赋、制度特征与FDI流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刘海平(2014)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特征等因素引入投资引力模型,就二者与FDI流动的关系,诸因素交叉项与FDI流动的关系及东道国制度差异对FDI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双边贸易距离对FDI流动具有普遍性影响。

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质量、历史经历及加入相关组织对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

五.引力模型在双边和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13.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钱学锋(2008)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采用了改进引力模型,考虑到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

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14. 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问题吕玉花(2009)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关于中国出口和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2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中国人均GDP、伙伴国GDP、伙伴国人均GDP、距离和APEC组织等因素对出口贸易额存在影响,而进口贸易额仍受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15. 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世界经济罗来军(2014)一是对引力模型的重新推导,二是运用理论模型对双边国际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引入了方向性,设计了无方向性的总量贸易模型(贸易总额)和有方向性的流量贸易模型(出口丨进口)。

经验检验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在交通技术相当发达和运输成本下降较多的今天,地理距离仍是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因素;总体来看,文化因素的趋同促进了双边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妨碍了双边国际贸易.六.引力模型在城市、城乡发展中的应用16. 引力模型重构在城区与郊区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世界地理研究李江苏(2009)考虑了多项指标对引力模型中区域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并对引力模型中距离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将其重构为一个货币和时间的组合概念,以昆明市城区和郊区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模型。

SPSS分析17.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李山(2012)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

18. 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中国农村经济刘红梅(2012)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引力模型,构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引力模型,以1997~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对城乡一体化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城市偏向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制、城市偏向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和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时间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显著;部分文献细节篇名作者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结论创新点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李山王铮钟章奇2012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基于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

计算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一般有牛顿型(幂函数) 和威尔逊型(指数函数) 等两种基本形式,作者先批判了牛顿型的弊端,然后在威尔逊模型形式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

T jk =KA k P j C j exp(-βr jk)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提高四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快基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pcGDPdif ij ,表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詹正华2006 何影响区内贸易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引入新变量,结合旧概念林德定理,利用SPSS进行了线性回归。

础交通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

示自由贸易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这个变量的引入目的是为了检测“林德定理”,即当它为负且显著,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 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2.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运用主流国际贸易模型实施理论验证,1960s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