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镜检 PPT课件
(3)染液的稀释浓度: • 染液浓度高,则着色快而深,各种细胞着色 粗糙、薛氏点等粗大显著,但颜色偏碱;使 用 • 染液浓度低,染色时间长,则着色慢,颜色 偏酸,各种细胞内部结构着色均匀、细致。 (4)染色时间与温度:染色时间长,化学反应 充分完成,染色效果好,反之则染色效果差。
(5)稀释和冲洗用水:
• 用水过酸可致受染RBC上的点彩染不出来, • 用水过碱,则使薄血膜上的RBC染成灰蓝色, •
致使R的胞浆难以辨论。 因此,当染色结果发生偏蓝(碱)或偏红(酸) 时,可用酸碱度与之相反的缓冲液冲洗血膜, 予以调整。
血片染色好坏除了与玻片是否清洁, 血片制作质量好坏等有关外,还受到 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 (1)配制吉姆萨(Giemsa)染液:
• 吉姆萨粉 10g • 甲醇 500ml • 甘油 500ml • 将吉姆萨粉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 磨,然后边加边磨,至甘油加完为止,倒入 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甲醇洗 涤掉剩余部分并倒入瓶内,重复数次,一并倒入 瓶中,至研钵中甘油洗净为止。塞紧瓶塞,充分 摇匀,在室温下放置 3-5天,每天摇动,即可使 用。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愈佳。
• 2. 染色用水和冲洗用水配制
• 常用中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用pH7.0~
pH7.2的缓冲液效果最佳。在没有蒸馏水的情况下,也 可用井水、河水、泉水或雨水。为了使血膜着色较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两种贮备液的配制:
• 贮备液I 1/15M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液 • Na2HPO4 9.5 g • 蒸馏水 1000 ml • 贮备液Ⅱ 1/15M磷酸二氢钾 (KH2PO4 )溶液 • KH2PO4 9.07 g • 蒸馏水 1000 ml
• (3)厚薄血膜的位置: • 每张载玻片上分别做1个薄血膜,1个厚血膜。 • •
标准血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4)血膜的编号 制成血片后,待薄血膜干后用铅笔将代号或个人 编号写于血膜基部,编号要与登记本及结果报告 单上的编号相一致,以防差错。
标准血膜示意图
(二)血片的染色
1.薄血膜的固定 血片完全干燥后才可染色 • 固定的方法: 将涂片的血膜面向上,厚血膜在上端,略倾斜放 置,干后用小玻棒蘸甲醇在薄血膜上轻轻抹过以 固定薄血膜。 (注意:厚血膜不能固定)
• 瑞氏(Wright)染液: • (1)染液配制: • 瑞氏染剂粉 0.1—0.5g • 甘油 3ml • 纯甲醇 97 ml • 将瑞氏染剂粉置于研钵内,加入甘油
•
充分研磨后,然后加入少量甲醇碾磨后倒 入有玻塞瓶中,再分次用甲醇冲洗碾钵中 的瑞氏染粉甘油液,倒入瓶中,直至洗完。 充分摇匀,一般放置一二星期后,再过滤 应用(保存时间愈久,染色力愈佳)。 急用时,放置24小时后过滤也可使用。
2.血片制作
(1)取血部位 采血部位有指尖、耳垂、婴儿可在足跟取血 (2) 涂制血膜 厚血膜的涂制:
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 4-5μ l(约火柴头大小), 将血滴涂于载片的中央偏右, 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为 0.8-1厘米的厚薄均匀的圆 形厚血膜。
(一)薄血膜的涂制:
用棉球抹净角上的血渍, 再刮取血液1.5μ l{约1/4 火柴头大小),将推片的 一端置于血滴之前,当血 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 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 使两玻片保持25-35°角, 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 状薄血膜,长约2.5CM。
(1)染料溶剂的质量 染料、甲 醇和甘油如果不纯,常使配制的染 液偏酸或偏碱而影响染色效果。因 此必须用分析纯的甲醇和中性甘油, 而且在配制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净 而无水份。
疟原虫镜检技术
一、显微镜镜检用于疟疾诊断
• 显微镜镜检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疟疾诊断
技术(金标准) • 主要优点 - 特异高 - 能区分虫种 - 能分期 - 能计数 - 1小时内能完成诊断程序
二、血片制作及染色
1.
所需设备
(1)载玻片 (2)采血针 (3) 玻片盒 (4) 75%乙醇棉球 (5) 铅笔 (6) 登记表
(2)缓冲液的配制
PH M/15 Na2HPO4 M/15 KH2PO4 DW (ml) ( ml) (ml)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1 68 32 900 7.2 73 27 900 7.4 81 19 900 • 加缓冲液的PH可用试纸或0.02%酚红液测定。 • 亦可用PH7.0中性蒸馏水稀释染剂
• (2) 染色方法:
• •
A. 常规染色 用 PH7.0-7.2 缓冲液或蒸馏水将吉氏原液与 缓冲液1:20稀释。 分别加数滴经稀释吉氏染液于厚、薄血膜, 染色 25-30 分钟后,用中性蒸馏水轻轻将片上 的染液冲去,(冲洗时勿用水直接对准厚血膜, 以免血膜脱落)凉干后镜检。
B. 快速吉氏染色 • 在每毫升缓冲液中加吉氏原液3滴,(1015%吉氏染液)分别加数滴于厚、薄血膜上, 染色5分钟,用流水轻轻冲洗干净,凉干后镜 检。
• (2)染色方法:
•
• 先用腊笔在厚薄血膜间画一界线,滴 2-3 滴蒸 •
馏水于厚血膜上溶血,弃残液。(小心勿使蒸馏 水超出腊笔线而触及薄血膜)。 在薄血膜上滴瑞氏染液 5-8 滴,再加与染液等 量的蒸馏水,与染液混合均匀后用玻棒引至厚 血膜上,厚薄血膜同时染色 5-8 分钟后,用清 水轻轻冲洗数秒钟,待干后镜检。
3.染色质量
• 染色较好的血片,肉眼看上去呈淡紫红色(不 应该出现蓝—绿色或红色); • 镜检红细胞呈淡红色,嗜酸性细胞的颗粒呈鲜 红色,淋巴细胞及疟原虫的胞浆呈蓝色或淡蓝 色,白细胞的核呈紫蓝色; •疟原虫的核呈红色,疟色素清晰可见,在显微 镜下仅有小量染液沉淀。
4. 影响血膜染色的因素
血膜染色好坏,除与玻片的清洁、血膜制作技 术等有关外,尚与下列因素有关: (1)试剂和溶剂的质量:染料、甲醇和甘油如不 纯,常使所配的染液偏酸或偏碱,从而影响 血膜的染色。 (2)染液的新旧:新配制的染液,因色素尚未充 分溶解,一般染色力弱,且常带碱性。染液 放置较久,染色力逐渐增加,尤以吉氏染液 为甚。通常在染液配制1-2周后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