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3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3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 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 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 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 的突出特点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
9.《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 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汉书· 食货志》载: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关 这两段话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 ②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 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春秋战国
5.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 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 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D
耕作方式变化: 春秋——铁犁牛耕出现 战国——铁犁牛耕推广(耦犁法) 两汉——普遍推行,出现一牛一人挽犁法 唐朝——曲辕犁(犁耕技术成熟,定型)
【知识梳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土地公有 井田制(土地国有——周天子) 土地国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北魏到隋唐时期,一度推行过均田 制。唐朝后期瓦解。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 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明代以前 长期占据 主导地位
民营手 春秋战 工业 国
家庭手 春秋战 工业 国
农户的副 业
供自己消 剩余部 费和交纳 分在市 赋税 场上出 售
明朝中叶 超过官营 手工业, 占据主导 与农业相 结合,占 重要地位
【史论必记】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 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 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 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 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在漫长的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B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
农本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的创新改革; 水利工程的修建; 生产经验(技术)的积累。
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塔所取代 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养牛成本高 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
聚族而居的村落 ——封闭性,保守性,自给自足
B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
经营形 态 官营手 工业 产生时 间 商周 工商食 官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 式 由政府直 武器等军 不在市 接经营, 用品和官 场流通 进行集中 府、贵族 的大作坊 生活用品 生产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 在市场 自主经营 流通 地位
C
2、小农经济
形成 基本 特点 弱点 春秋战国时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 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956年三大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被改造成社会主 义公有制。
二轮复习3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2013考试说明解读】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生产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农业
C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 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B
10.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 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 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 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C
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多次出现“庄园”一词,指 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 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的象征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评价
破产 消亡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 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 A.简单协作 B.分工明确 C.商品经济 D.小农经济
耕织结合 一家一户
D
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 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 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