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ppt讲课讲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部分学生和教师当中存在着“技术中心”的倾向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和教师当中,依然认为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纯理科专业而不是 人文专业,其学科的立足点是技术而不是教育,然而这个专业是一个文理剑手的专业, 这种错误的定位势必导致其畸形发展,如部分学生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对技术类课 程很感兴趣,而对理论类课程却是不屑一顾,结果陷入了技术有余、理论不足,无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误区,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这个专业缺少前瞻性和理论性,使得这 个专业的学生和其他计算机性质专业的学生没有区别,那么,这个专业就失去了其存 在的意义。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教师技能、心理学等人文课程设置较少
由于本专业隶属于师范性质的学科,现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而是教育、 技术、艺术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在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建设中, 重视信息时代学习和教育规律的探索,加强教育技术中的人文色彩不仅势在必行,已 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发展中的共同目标。然 而从许多专家的调查中 发现教育技术专业这三类课程的安排,仅有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公共课程,人文类 课程几乎很少涉足,艺术类课程仅有电教美术和师范音乐两门课。很多学生的目的定 在当一名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或其他性质老师,然而在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时,教师技 能和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少,导致在教师行业这个领域教育技术学学生有一种心有余 而力不足的感觉,归根到底还是人文素养不足,缺少当老师的气质。
教学设计ppt
探讨目的
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一 个学科学生的素质结构直接反映出这个学科发展现状和以后的发 展方向。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很多理念、方法还 不成熟,国内外众多学者仍在不断在探索研究,其实归根到底还 是在讨论该学科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具备怎样的素质 结构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才是关键。本文将根据教育 技术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该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能力结 构方面来优化教育技术学学生的素质结构,对学生的就业进行一 个指导和提升,一起探讨下就业的趋势及策略。
通过阅读各种文献,上网搜罗国内外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现状,教 育技术学生的专业素质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学生掌 握的技术方面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不协调,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 象,此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品性结构不合理。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的问题
▪ 学生专业素质欠缺,专业知识不足
教育技术学学生的所学专业涉及的范围广,有纯理论性的、有偏实践的、也有关于 师范技能的,大多数的同学对教学软件设计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等专 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系统 设计理论方面 仍显得很欠缺。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技术的倾向,经调查发现教育技术专业 学生对摄影技术、电视教材制作、CAI课件制作这三门课程最感兴趣;最不感兴趣的 三门课依次为:高等数学、电路基础理论、教学设计;而本专业学生也对计算机软件 的使用掌握较好,而对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
▪ 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教育技术学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教育技术技能掌握的比较好,但与
本专业教育技术技能的目标体系相对照,依旧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 教学系统的应用方法还不太了解,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模式构建能力、课程的设计与 开发能力有待继续提高,如PS、Flash等技术也只是掌握一点皮毛,并不能在实际运 用中脱颖而出。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的问题
▪ 提升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意识不强 在查阅文献时,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教育技术学学生存在的另一个大的问题是根本
就没有主动更新、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意识,多数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极少关 注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即使有也多半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者考试;在 课外主动发展相关专业能力的学生也不多,相当数量的同学只是满足课堂上老师讲过 的东西,没有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扩展。这样就势必造成闭门造车,缺乏创新精神, 不利于今后的就业,更不利于本专业长足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构造
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其一计算机相关能力,主要涵盖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统计与分析、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是指灵活应用 CAI 的能力、 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能力、计算机常见故障维修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对计算机方面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 是检验该专业学生是否能将理论联系实践,以至于能否在今后就业方面能否适应这个信息时 代的标准;其二教学能力,这方面能力是指教案编写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 等。 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和教育实习,积累了不少教学能力,将大学课堂上学的知识投身 实践,如计算机操作、板书设计、师范技能等,这些能力是衡量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否成 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的标准;其三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调查与分析 教育技术应用研 究的初步能力主要包括课外的科学研究活动。 比如科学小制作、 撰写学术论文等,这些是 对该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一种综合,是最能体现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教学资源不足,模式陈旧 目前高校在设计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时,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三个
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另外 一方面,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乃至教育评价和管理等都缺少现代色彩,教 育技术学专业也不例外。更何况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它需要设计这门课 程的专家学者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因素,尝试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不断 充实这个发展中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市场需求与现实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距
教育技术学本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可是近两年来其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却越来 越突出,在向中小学教学领域和各级电教系统输送人才的同时,教育技术与企事业培 训部门、IT行业、教育资源开发企业、电视媒体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技术研究最 前沿的两个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从现 实的课程设置看,依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设置,没有从课程设置上与时代同步,没 有去培育教育技术学科新的生长点,缺乏创新之源,不能及时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研 究,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