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
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

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 离子反应
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

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

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

(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

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

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
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

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 江苏13(选择)18(填空);上海2(选择)13(选择);全国1卷8(选择)36(填空);四川9(填空);浙江27(填空) 江苏12 (选择)19(填空);
海南4(选择);全国1卷27(填空);天津3(选择)
10(填空);浙江4 月4(选择)
全国1卷7(选择);北京9(选择)28(填空);浙江4月7(选择)
暴露出来的问题:(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2)解题不够规范;(3)知识不够系统;(4)思维不够灵活;(5)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6)课时少,内容多,导致学好化学的信心不足。

三、复习思路
1、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