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忆。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则是
识记和保持结果的体现,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
内容。
4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其作用:
1.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
环节,是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20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一)识记
1、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环节,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 物并
在脑中留下印象,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2、识记的种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作意志 上的
块是指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它可以是一个数
字、一个汉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单
位。要想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记忆单位
即组块的容量。
9
第三,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NE,XT是
小实验:组块化
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母、单 词、句子甚至更大的单位。每一个单位的内部是由非 常熟悉的内容组成。
18 6 3 9 4 52 8 49 7 6 HJMROSFLBTW
11
小实验:组块化
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
12
通过组块来节省工作记忆的空间
的印象,都可以是记忆的内容,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
抽象的词的记忆,而且也有具体的形象的记忆。记忆表象便是
记忆内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表征的一种特殊形
式。它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该事
物的形象。又简称表象。
记忆表象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17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记忆表象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记 忆表 象的形象来看,它与知觉相似;从记忆表象的概括性来看,它 又和思维相似。因此,记忆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19
记忆表象与生理及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生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表象 思维、想象等
(形象性、概括性)
感知
介于生理和心 理之间的心理 活动
短时记忆的容量实际上取决于组块的大小。也有人 (如Simon,1974)认为,如果组块较大,则短时记 忆的容量只有4 — 5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 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如果得不到复述就会随时间 而自动消退。
请你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然后按照原来的顺 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10
小实验:组块化
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上的努
力的
21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无意识记积累起来的。但无意 识记 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无意识记缺乏目的性,识记的内容则往 往带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仅靠无意识记是不可能获得系统的, 精确的科学知识的。 (2)有意识记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自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lls) 开创记忆试验室以来,记忆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生理学家 的重视,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记忆 (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人们感知过 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与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过的 动作等都可以在人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的能保留 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复现,有的则被渐渐遗忘。
14
记住的一切经验。任何信息只要得到足够得复习,均能保持在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瞬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作为三种记
忆系 统,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 没注 意便消失。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则遗 忘。如加以复述,并编码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 储存。
记忆对知识经验的保持并不是像计算机对输入信息的 存储 那样,可以原封不动的保持不变。记忆的保持过程乃是一个对 识记材料积极进行加工、进行系统化、概括化的掌握的过程, 因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记忆所保持的材料,无论是在数量24上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
有时识记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需要 作意志上的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思维活 动参加的活动,它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2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2、识记的种类 识记又可按材料的性质以及我们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
分 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义的
6
记忆是概念的记忆;第一次听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时,如何感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形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象记忆中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感知特征,他们可以是视觉的,
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
为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词语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
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两个 特 征,一是识记内容的保持量会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少的趋势;二 是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记忆的恢复或记忆的回涨现象。记忆的 恢复或记忆的回涨是指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 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保持的是事物的性质、意义和关系。
情绪记忆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的
记忆。这种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的,而且比较深刻,经久不
忘。
7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2.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中储存容量大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 将记
1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当事物
不再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 持一个相当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重现出来。例如我 们 从前看过一幅画,现在这幅画不在面前,还能把它的内容大致 想起来。
第一节 记 忆
二、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表象与直接知觉的对象的区别是:第一,表象不如知
觉对 象那样鲜明,总要模糊、暗淡一些;第二,表象不如知觉那样 完整,在表象中出现的只能是客观事物的某些突出特征,而不 能反映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这叫表象的片段性;第三,表 象也不如知觉对象稳定。表象通常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当重 新唤起时,它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又有了改变。
长时记忆阶段,是短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经过复述、编 码,与个体经验建立了丰富而牢固的意义联系,就可能转入长 时记忆系统中。这些信息在个体需要时可以被检索并提取,从 而得到再现。
其特点是:第一,信息保持的时间超过一分钟,包括 数 日,数月,数年,乃至终生。这是长时记忆与瞬时记忆和短时 记忆的最主要的区别;其二,长时记忆的容量极大,包括人所
机械识记是一种只着眼于材料外表本身、主要依靠按 材料 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2)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一种主要着眼于材料内容本身、主要依靠 对材
23
料内容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
保持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并得到巩固 的过 程。它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它不仅为巩固识记所必须,而 且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没有保持,也就无所谓记 忆。
忆分为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 内保
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
始阶段。 凡是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均能有可能进入瞬时记忆,
这些刺激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
意,就会很快消失。 其特点一是保持时间很短,二是贮存的
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三是贮存的容量很大。
8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短时记忆是指一次经验后,信息保持大约在一分钟以内 的
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
第一,信息保持的时间必瞬时记忆稍长,但最长也不超 过
一分钟。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是7±2个组块。 组
(积累经验、形成经验,促进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3.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
学
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发
展智慧。
5
第二章 认识过程(二)
第一节 记 忆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分
类。
记忆主要以回忆和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前感知过的 事 物不在目前, 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叫做回忆;客观事 物在目前,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叫做再认。例如 我们以前听过一个曲调,若能不看乐谱把它哼出来,便是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