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


识即可得出荀子的思想;解答第(3)问可以
结合材料的出处综合思考得出。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尝试答题】
(1)把“德”、“礼”看作
是主要治世之道,即“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忽略了法治的作用;用 礼维护奴隶制秩序。 (2)儒、法兼用的思想。主张“明礼”、“
法政”和“刑罚”三者并用,治理天下。
材料4:专任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
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综合探究】
(1)材料1阐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用引 文内容回答,并指出此观点的缺陷。 (2)材料2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为 依据,加以证明。
(3)根据材料4回答,秦始皇采用了上列哪段
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的
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概况
学派 代表 代表作 主张
以“仁”“义”为核心, 性善 孟子 《孟子》 主张______论;提倡“仁 政”“保民” 儒家 沿袭儒家的重民思想,提 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荀子》 的论断;持性恶论,主张 德治 法治 _____与_____相结合
(2)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特别提醒: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
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其自身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董仲 舒的新儒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服务的,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派 道家 墨家
代表 代表作
主张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 庄子 《庄子》 主要特点 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 “节用”“薄葬”,反 对浪费 代表战国时期_______ 新兴地 主阶级 韩非 《韩非 ________的利益,主张 子 子》 以“法”治国,强调加 强中央集权
图文探究 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材料2: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 罚以禁之。 ——《荀子· 性恶》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3: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 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韩非子· 显学》
(3)采用了材料3的主张。“知威势可以禁 暴”,“以刑杀为威”。
栏目 导引
材料中的治世主张?并引用一句相同观点的 史料以证之。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思路引领】
本题为材料型主观题,着重
考查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以及应用。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抓住材料中的有效
信息作答。如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材料中 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答 第(2)问时注意材料中的“礼义以化之”“ 法政以治之”“刑罚以禁之”并结合教材知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
1.新儒学的形成 儒家宗法思想 董仲舒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杂以阴阳
五行学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
起来,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宣扬“__________”,提出“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学说。
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
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
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
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
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情景导入
儒家“一哥”之争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大师PK赛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儒家“一
哥”之争扑朔迷离。那么,究竟谁是“一哥”,
这些儒学大师在儒学发展历程中又做出了怎样 的贡献?
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辩证看待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 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
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摒弃的是 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
法家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影响
(1)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2)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 远影响。
特别提醒: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
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 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 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 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探寻儒学在中国
历史长河中演进的足迹。]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 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 原因、历史意义
1.社会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统治阶
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阶级关系:奴隶主阶级走向没落,地主阶 级开始把持政权,新旧势力的斗争激烈进行。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 道德准则,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_____________ 罢黜百家,独 _________”的主张。 尊儒术
3.影响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易错提醒: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有“千
古一圣”之称,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也有陈腐落
后的成分,如“贵贱有序”、“克己复礼”等, 应注意甄别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百家争鸣 1.背景 (1)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2)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
用严刑峻法,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孔子 儒家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言行集成:《论语》。 (3)思想主张 ①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 者“为政以德”。 ②人际关系: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私人办学 ④教育思想:中国古代___________的先驱; 以六艺为教学内容;主张“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等教学原则。
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 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规律总结】材料型选择题解答的一般步骤 (1)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选择题的基础, 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 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
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
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 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
客观。(3)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 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跟踪训练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 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 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 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
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 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 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
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
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
(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
栏目 导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