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块式轨枕预制质量控制及要求

双块式轨枕预制质量控制及要求

双块式轨枕预制质量控制及要求
1 轨枕质量控制
㈠轨枕外形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轨枕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要求表的规定。

㈡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BN918143应不低于C50/60 (直径150mm/高300mm的圆柱体抗压强度为50Mpa,棱长为150mm的正方体抗压强度为60MPa)。

㈢混凝土稠度应每天进行检验并报告。

㈣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每月进行检验并报告。

㈤混凝土的级配曲线应每月进行检验并报告。

㈥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级配曲线应每月进行检验并报告。

轨枕检验分型式检验与出厂(场)检验。

生产厂检验部门应对原材料、混凝土性能和轨枕质量负责检验,根据规定要求未经检验的轨枕不得出厂。

轨枕尺寸应按日产量的1.5%进行检验。

脱模强度、28天强度和7天龄期的抗弯强度的试验结果应在月统计文档中每日记录。

轨枕检验分型式检验与出厂检验。

(1)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原材料报告、轨枕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混凝土碱含量、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冻性、预埋套管抗拔力。

轨枕外形尺寸和质量的抽检数量为20根。

预埋套管抗拔力从3 根试样中各抽取1 个套管进行试验。

预埋套管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试验后其周围不得有可见裂纹,允许有少量砂浆剥离。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批量投产前;
b)配合比、工艺改变时;
(2)出厂(场)检验
出厂(场)检验项目:轨枕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如下表)、混凝土抗压强度。

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检验数量按下表的规定为每日产量的 1.5%,至少10 根。

每轮班检验一组混凝土脱模强度;每生产日检验的7 天、28天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GB/T50081的规定。

轨枕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60。

混凝土抗冻性应满足F300的要求。

2 轨枕成品检验
⑴ 外观质量检查
①表面裂缝:不允许,目测检查。

②承轨部位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允许偏差:
长度w 10mm深度w 2mm检测工具:钢板尺,深度尺。

③轨枕棱角破损和掉角允许偏差:
长度w 50mm检测工具:钢板尺。

④其他部位表面缺陷允许偏差:
长度w 50mm深度W5mn。

检测工具:钢板尺,深度尺。

⑤预埋套管堵孔数允许偏差:不允许。

检测工具:目测。

⑵外形尺寸检查
新产品开始投入生产,轨枕外观外形尺寸检验数量全检;批量生产外观质量全检;日常轨枕外形尺寸检查为日产量的1.5%,一般不低于10 根。

①轨枕长度
允许偏差:+4-2mm。

检验工具:3m钢卷尺。

检验方法:在轨枕两侧沿轴线直接测量两个轨枕混凝土块外侧间的长度。

②轨枕承轨部位高度检查
允许偏差:士3mm检验工具:专用厚度尺。

检验方法:测两承轨部位中心截面,将厚度尺滑爪紧贴轨枕顶面,移动测尺,使固定爪紧靠轨枕底面,读取测尺读数,检验前应清除底面残渣。

③保持轨距的两套管中心距
允许偏差:士1.5mm检验工具:2000mm游标卡尺。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最外侧两套管的间距,该读数减去套管上表内孔直径实测值。

④同一承轨槽两相邻两套管中心距
允许偏差:士0.5mm检验工具:500mm游标卡尺。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同一承轨槽两相邻两套管中心距,该读数减去套管上表内孔直径实测值。

⑤轨枕承轨部位顶面宽度检查
允许偏差:士3mm检验工具:钢板尺。

检验方法:用钢板尺分别测两承轨部位中心截面顶部宽度。

⑥预埋套管距轨槽面120mm 深处偏离中心线距离
允许偏差:<2mm检验工具:专用孔斜测量器,90度角度尺;2mm塞尺。

检验方法:目测预留孔的歪斜程度,对偏差较大者,将孔斜测量器装入套管内,再用90 度角度尺底部紧靠承轨面,之后在120mm 高处用2mm 塞尺测量。

⑦预埋套管下沉
允许偏差:<0.5mm检验工具:深度游标卡尺。

检验方法:利用深度游标卡尺伸入套管下沉部分,直接读取数据。

⑧承轨台面不平度
允许偏差:1/150m m。

检验工具:钢板尺,塞尺。

检验方法:利用钢板尺侧面,紧靠承轨面,用塞尺测量其缝隙宽度。

⑨两承轨面间相对扭曲
允许偏差:v 0.7mm。

检验工具:扭曲规,塞尺。

检验方法:将扭曲规架在两承轨面上,用塞尺测量4 个支点与承轨面间的缝隙宽度。

⑩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b、c 值)
允许偏差:+1.5-0.5m m。

检验工具:专用检具。

检验方法:中间板放在清洁的b和c的支承面上,而且分别紧紧压在承轨槽外侧上,注意无论如何不要有任何倾斜。

在放置承轨槽量具b-c时,测量员要
抓紧量具,然后将测量挡块慢慢地靠在轨枕的测量肩上。

测量刀的宽度,应该加到测得数值之上。

11两承轨槽外侧底脚间距离(a值)
O
允许偏差:+1.5-1.0mm。

检验工具:专用检具
检验方法:中间板放在清洁的b和c的支承面上,而且分别紧紧压在承轨槽外侧上。

注意无论如何不要有任何倾斜。

在放置承轨槽量具a 时,测量员要抓紧量具,然后将测量挡块慢慢地靠在轨枕的测量肩上。

测量刀的宽度,应该加到测得数值之上。

12 承轨槽底脚距套管中心距离
O
允许偏差:士1mm检验工具:底脚套管测距仪、深度尺
检验方法:套管内插入一个底脚套管测距仪或相邻套管内各插入一个底脚套管测距仪,将深度尺水平放置在底脚套管测距仪上部,分别读中心孔至轨枕承轨边距离。

1313 轨底坡
O
允许偏差:士0.5mm检验工具:专用检具。

检验方法:把坡度尺放在轨枕承轨槽上,把坡度尺放在轨枕预埋塑料套管之间,利用塞尺测量坡度刀口与轨枕承轨面的缝隙宽度。

14 桁架上弦钢筋距轨枕顶面距离
允许偏差:士3mm检验工具:150mm, 300mm钢直尺各一把。

检验方法:先将轨枕端部与钢筋桁架根部混凝土清除干净,将300mm 钢直尺竖放在轨枕端部平坡上,将150mm钢直尺侧面紧贴轨枕端面,并立于桁架上弦筋上,两尺相交处读取数据。

1 5桁架开焊或松脱
o
允许偏差:不允许。

检验工具和方法:目测。

16 轨枕外观质量及尺寸检查偏差要求与判别标准,遵循技术条件和产品图纸要求。

o
3.产品吊装、储存
⑴产品吊装
产品吊装采用专用吊具。

⑵轨枕的储存和堆放
轨枕储存和堆放可采用平整地面和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180KPa以上。


枕的堆放高度对称桁架采用龙门吊码放为12层,采用叉车码放堆放高度为8 层;根据生产时间、轨枕类型分别存放。

在开新垛前,必须将前面轨枕垛的高度补齐。

轨枕采用平放堆码方式,须堆放整齐,每层码放轨枕5根,两层之间承轨槽外侧部位必须放置支承方木至少2 根,且上下支承位置一致。

4 轨枕出库
(1)轨枕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轨枕上部区域印上日期章及检验章,2t 单梁吊操作人员方可进行码垛,轨枕按5根一排进行堆码,码垛4-5层。

(2)根据轨枕类型,出库的轨枕用100X l00X l560m的垫木隔开,上下层垫木要对齐并尽量放在桁架支点下。

( 3)合格品和待检品要有明确的标识以示区别,入库后应按指定地点、批次分别堆放,不得混放。

( 4)检验员进行外观检测时,如发现承轨槽处有瑕疵或产品尺寸检查不合
格时,应及时停止使用该模型,进行模型维修,不合格产品标识并分别存放。

5 产品运输及卸车
场内运输采用叉车进行。

产品装车应按照“先入先出”进行发货。

轨枕运输水平放置,每两层间用两根垫木分开放置,垫木应上、下对齐,
支点位置在轨下正中。

在轨枕场内配有专用吊具,在装、卸车时利用专用吊具
将轨枕两端预留螺纹钢筋水平起吊,每次吊运不超过五层。

轨枕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严禁碰、撞、摔、掷,严禁吊运轨枕中部。

进行最后检查,以避免有任何损坏的轨枕出现。

挑出有损坏的轨枕,对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

在施工现场不具备专用吊具时可以使用简易吊具卸车,采用简易吊具时,宜单层装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