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概述


学中医首重记诵

强调诵读,背诵。
记诵是我们继承中医,学好中药的首要之道。

《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谓“教人读书必 须成诵”.古代著作中的经典名句,对于 自己有重大影响和启发的文句,应该熟 读并默记于心,才能深刻领会。


宋代教育家朱熹 “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 。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 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研究的热门话题。中药是世界植物药的
构成部分,二者的根本的区别在于: 1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 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多 为复方用药。 2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 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用药,按活性成 分使用,一般没有炮制加工这一特点。




例如甘草,它既是中药,又是天然药物,就看是如何应 用。 如果把甘草作为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等功效而加以应用,与 其它中药配伍,治疗心气虚、痈肿疮毒、气喘咳嗽等 病证时,它就是一味中药。如果认为甘草中含有甘草 酸,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用来抗炎、抗 过敏远流 长。我国中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 达5000多年,历代使用过的和正在使用 着的中药品种不计其数。这些中药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 程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经验积累而发 现并认识到的。

【 先秦时期 】
1.中药的起源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 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 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 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 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 和选择。

紫锥菊是北美洲大草原的多年野生植物,在欧 洲已被驯化。紫锥菊被西方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 治疗感冒及流感、抵抗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及减少 炎症。研究者发现紫锥菊的免疫调节功效与其所含 的大量多糖及植物甾醇有关。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

(1)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效抵抗细菌、 病毒的感染。 紫锥菊可以提高巨噬细胞活性,使其对 细菌、病毒或其它感染源甚至癌细胞的 杀伤力大为增强;还可促进干扰素的产 生,从而帮助人体对抗病毒袭击,如感 冒和流感。尤为显著的是,紫锥菊可以 增强一类免疫细胞——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活力。
③★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 学好章(节)概述,是掌握各类药物共性和 要点的关键。 须以功效为核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应 用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理解和记忆。 药物的毒性,特殊的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 必须专门记忆。
学习方法

熟读 善记 深思(悟) 多问(存疑) 勤写(笔记与小结)

我国目前合理用药程度很低,不合 理用药可能在80%以上。


临床药学的核心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的关键是药师参与临床用药! 用药物信息为治疗团队服务,有权考 评医生用药,减少差错。 临床药师是合理用药的执行与监督者, 是医药规范的高信誉执行者。

中医药是养生保健的主力军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 康和寿命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 环境因素占17%,医疗设施占8%,生活保 健方式占60%。
使用的天然药物。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一些与 天然药化学成分相近的人工合成品(如人工牛 黄,人工冰片) 及少数在处方中作为单味药使 用的药材制剂(如神曲) 。

神曲【来 源】
为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杏仁、赤小豆等 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功 效】 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主 治】 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 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②《中药学》的性质和学习重点
合理的名称——临床中药学 学习的重点——怎样合理有效的使 用中药。 1、中药的治疗作用; 2、中药的毒副作用。 ★重点掌握:“药性理论”、“功 效”.



中医和中药学课程属于中国传统科学 文化体系, 它强调宏观整体, 突出相互 联系, 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 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习惯格格不入, 不 易理解, 难以接受。 “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常常 让人糊里糊涂地活”。

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 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 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 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中药既不等于“ 中国之药” , 因中 药中许多药物都是域外泊来之品,也不 等于“ 天然药物” ,因其中亦有人工 制品。 中药之所以被称为“ 中药” ,关键 在于它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 的药物。
中药与草药的关系


中药:前人应用较多的天然药材,药店出 售,历代文献中有记载。 草药:流传于民间,或仅在某地区使用, 经典本草无记载,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 部分植物药。(一般药店没有出售,在正 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

学习心得的产生在于把听课笔记及读书
笔记等资料相结合,学会分析归纳知识 的主旨(主导思想) ,并通过主动思维凝 练升华总结而成。


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把质疑的问题记录,标识出来!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医学著作汗牛充栋, 学习者如何初入门径,并借以登堂入室 ,至关重要。《本草备要》遵循易者易 知、简者简从的原则,作为重要中医入 门读物,值得学习借鉴。
中药


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 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植物药占 11146种) 其中11146种源于植物,1581种源于动物, 80种源于矿物,民间流传的中药复方8万余种。

历代常用和研究比较深入者,仅500种 左右.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临床中药学 总论
中药方剂学教研室 韩彬

以特色和质量树立品牌课程标志。
培养目标

中医药教育要有中医特色。医要 懂药,药要懂医,成为复合型实 用型人才。
荣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 多媒体课件优秀奖

面积660 m2 陈列中药标本: 1000多种 3000多件
授课内容

麻黄在我国是作为一味辛温解表的中药 来使用,且中医处方里规定,麻黄的最 大用量不会超过10 克。而西方人将纯净 麻黄素大剂量地用于减肥或改善运动成 绩而导致上百人死亡,这一教训不可谓 不深刻。

美国医学界发现:在减肥食品中添加微 量麻黄素能抑制脂肪吸收、帮助体内脂 肪分解,从而起到减肥的功效,麻黄素 作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药物在西方 体育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麻黄素 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减轻体重以及促进肌 肉数量增加、提高机体能量。

深邃 广博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北宋首都汴京的城 市风光长卷,那里有连片的茶楼、酒肆、饭馆, 汴河上的拱桥,以及成群结伴去进行踏青的各 色人物:小商小贩、街头卖艺、贫民乞丐、游 方和尚、占卜算命、旅馆老板、各种工匠等等, 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2010年上海世博 会选择这部艺术品在中国国家馆展出,是因为 在历代中国城市中,只有北宋汴京被这幅画描 摹下来并流传后世,代表了当时城市生活的历 史画卷。

1.中药学学习的方法论。
2.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
1.中药学学习的方法论

为什么要学临床中药学? 重点学习掌握哪些内容?学什么? 怎样学好中药学?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 践经验总结,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 独树一臶,博大精深,有众多值得 学习继承和发挥的宝贵价值。

尤为珍贵的是在这幅出神入化的画卷中, 还可欣赏到几处与中医药有关的画面, 有三处绘有中医诊所,两处是小儿科, 反映当时中医小儿科诊疗水平颇高,处 于鼎盛时期。其中一家儿科诊所门前挂 着一个挑子,上写 “专治小儿科”,堂 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人领着小孩就 诊,小孩大概怕医生,欲挣脱跑掉,画 面生动有趣;


学中医,最好先看一家之言,一家之书, 把它学透学精,然后参考其他医家的著 述。 中医流派。
学习要求

徐大椿 夫学问之道,必由浅入深。从未有 浅近不知,而专求怪僻者……夫所谓浅近者, 如伤风则防风荆芥,感寒则苏叶葱头,咳嗽则 苏子杏仁,伤食则山楂神曲,伤暑则香薷广藿, 疟疾则柴胡汤加减,痢疾则黄芩汤,妇人则四 物,小儿则异功散,此皆历圣相传之定法,千 古不能易也.至于危险疑难之证,则非此等药 所能愈,必博考群方,深明经络……

另一诊所门前亦挂着“小儿科”的招牌, 一些人站在那儿向屋内观看。还有一处 诊所,牌子写着“专门接骨”的字样, 说明宋代时外科、伤科已经分开,有了 专门的接骨医生,门前有两位头顶斗笠 的人在徘徊着,其中一人欲入内求治, 真实体现初诊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形象 逼真。

画中还有一处药铺,招牌上写“本堂法 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院内买药 人牵着驮药的驴子正要离去,隔壁房内 买卖之间用专门的柜台隔开,显得井然 有序;可见当时药铺生意兴隆,不仅看 病卖药,而且代煎中药,服务十分周到。 虽然以上涉及中医药的内容不多,但可 以看出我国北宋时期的中医药学发展概 况。

药源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 导致患者死亡的第四大病因。



合成药物的两大弊端:1.不可忽视的化 学合成药副作用(20%)和2.对某些疾病的 束手无策。 2005年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青少年服用 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此 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

时至今日,仍然有25%的西药、生化 药品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药用植物,即 从其中提取出有效化合物直接应用,或 者再经过结构改造成为新的药用化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