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学生姓名:蒋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 __文学院 ______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 ____ __ _姓名 __蒋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 (3)(一)老一代农民形象 (3)(一)新一代农民形象 (4)(二)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5)二、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艺术手段与特色 (6)(一)人物对话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6)(二)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展示农民形象 (6)(三)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刻画人物 (7)(四)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8)三、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历史意义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摘要赵树理的小说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成功塑造农村各式农民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
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而是以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形象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划分。
他的小说批判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封建残留势力,赞美觉醒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展示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村精神面貌的变化。
关键词:赵树理农民形象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赵树理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农民形象,如《小二黑结婚》(1943)中的小二黑、小芹、“三仙姑”、“二诸葛”,《李有才板话》(1943)中的李有才,《李家庄的变迁》(1946)中的铁锁,《套不住的手》中的陈秉正,《锻炼锻炼》中的吃不饱、小腿疼,《登记》中的艾艾、燕燕,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中的王金生、王玉生、范灵芝、王满喜、马多寿、常有理、马有余、惹不起等等。
这些农民形象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老一代农民形象(2)新一代农民形象(3)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一)老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笔下老一代的农民与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人物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阿Q、祥林嫂等人物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社会,既缺乏反抗的意识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而赵树理笔下的老秦(《李有才板话》)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结婚》)等,他们这一代农民已经进入新社会并且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他们没有像阿Q、祥林嫂那样不幸,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们的头脑中,依然固守着陈旧的思想,不但束缚了自己,也阻碍了青年人的前进。
《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一代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但是像老秦这样一位农民的头脑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
他一辈子受穷,可是却瞧不起和他一样受苦的农民。
他把剥削视为天经地义,对于地主的剥削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
即使在当时的农村中土地革命已经开展,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他仍说:“不妥不妥,指望咱老槐树底人谁得罪起老恒元?”①甚至在党的干部老杨分配到他家中吃饭时,他也是表现出惶恐、惧怕。
东家借、西家挪,为老杨做了两三碗汤面条。
当老杨向他调查村里的情况时,他本着“官官相护”的旧观念,不敢说真话。
在老秦的思想里,社会没有平等、没有民主。
他唯唯诺诺、处处委曲求全,将自身的命运寄托于别人的恩典。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实、胆小怕事的农民也没能逃脱地主的魔爪,同样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同样在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中,作者也塑造了带有一定喜剧色彩的两个人物——三仙姑和二诸葛。
他们虽然没有了老秦的懦弱,但却是封建迷信的支持者,差点就拆散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二诸葛是个胆小怕事、迷信保守的老农,极力维护封建家长权威和封建包办婚姻制度。
由于迷信,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的结合。
而三仙姑则被塑造成一个好逸恶劳、注重风流打扮的落后农村妇女。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就是这么一位落后的农村妇女为了贪财竟然出卖女儿,这一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而又陈腐可怜。
赵树理对这一类型的农民刻画得十分形象,他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那些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的自我反省,期盼着能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春风沐浴下,将老农民从封建思想里解放出来。
(二)新一代农民形象赵树理的小说虽然描写了老一代的农民形象,描写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但是读了之后,仍能让人受到鼓舞。
其最主要原因是,在他的小说中,他还更多的塑造了“农村新人的形象,描写新人物出现的社会环境。
”②无论是《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与小芹,还是《登记》中艾艾与小晚、燕燕与小进,他们为了争取婚姻自由,都非常的自信、勇敢,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敢于反抗固守封建落后思想的老一代以及农村中的恶旧势力,具有坚韧和乐观的精神。
当二诸葛给小二黑找了个童养媳时,小二黑却不认账,他说:“你愿意养着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当三仙姑要把小芹嫁给阎锡山做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当续弦时,小芹不但把送来的聘礼扔了满地,还说:“谁收了人家的东西就跟人家去!”他们两个人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充满了信①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②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2页心,不信命、不信封建家长,只坚信自己的选择。
面对金旺、兴旺等封建恶霸势力的欺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们坚信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合法的,他们也坚信人民政府会执行法令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因此小二黑敢说:“送到哪里也不犯法!我不怕他。
”艾艾和小晚是属于解放后的一对年轻恋人,他们比小二黑、小芹幸运,他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因为有新婚姻法的支持而更加顺畅。
虽然他们也和小二黑、小芹一样,有一对反对他们婚姻的父母,但他们比小二黑、小芹更有策略,他们利用自己充盈的智慧,一一拆穿了父母的谎言,最终在人民政府、在新婚姻法的支持下,取得了自主的婚姻幸福。
同样,在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中,作者也塑造了这么一位农村新人形象——李有才。
李有才是一位饱受地主阶级剥削与压迫,但始终没有屈服的农民。
他十分的机智幽默并富有正义感,对现实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是阎家村“小字辈”的中心人物,他克服了老农民愚昧保守的通病,又比青年农民思想深刻,他在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聪明才智、乐观的情绪和敏锐的洞察力。
因此在阶级力量对比不利时,以他自己独有的“快板”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唱出了贫苦农民心中欲说而不敢说的心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怨气,同时也揭露了恶霸地主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
如讽刺挖苦恶霸地主阎恒元“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快板,刻个大名片,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烂。
”他的快板在轻松幽默的调子中,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轻蔑以及反抗。
除此以外,像《卖烟叶》中的王兰、《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等等都是赵树理笔下着力刻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的典型,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进步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农村的希望、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希望!(三)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中国的农民长期受到封建统治的剥削与压迫,从而使他们形成了愚昧而固执、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由于思想上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影响,农民队伍中那些最落后最容易被腐蚀的贪图享乐之辈,便成了地主的帮凶,充当了他们的狗腿子。
如《李有才板话》中的马凤鸣、张得贵等人。
而这种习惯势力,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一代农民。
一些原本积极参加斗争的农民,一旦手中拥有了权力,他们的私心便暴露出来,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李有才板话》中的陈小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原本是老槐树下“小字辈”中的一员,对于地主阶级的压迫,他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后来,由于农民群众的推选,他当上了村干部。
然而当上干部之后的小元却忘记了人民群众在他身上寄予的厚望,反而向地主阶级靠拢,成了广大农民的新的压迫者。
正如李有才在他的快板里所唱的:“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要气派,改了装,换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不担水,不割柴,蹄子爪子不想抬,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
”①这是一个为了贪图享乐、被地主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倒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一类人物不但在解放前的中国农村中存在,甚至在解放后的中国农村中,也不乏其人。
《三里湾》中的范登高也是一例。
范登高作为一村之长,作为党员的他应当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理应走在群众的前头。
但他心中存在着一己私念,担心开展互助组会影响自身的利益。
于是便利用手中的职权,百般的阻挠开展互助组这件事情,给村里组织互助组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而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谋取私利。
无论是解放前的小元还是解放后的范登高,他们在最初受剥削、受压迫的时候,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以及恶霸势力都是恨之入骨的,而一旦革命取得了成功,手中拥有权利的时候,他们最初为民谋利的雄心壮志便荡然无存,小生产者的自私、落后、贪婪暴露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