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书目控制: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

包括著录控制,规范控制,标引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包括书目情报流控制和书目情报源控制文献报导:将有关各种情报源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通报给学者、专家或读者,以便文献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功能和社会作用1、书目的社会作用:⑴书目的学术价值:登记作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映学术渊源。

⑵书目的情报价值:检索作用;辅助作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⑶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作用,导读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

2、书目的三大功能:揭示:通过著录揭示文献的外形和内容特征;报导:通过书目情报服务传递信息;检索:通过编排系统和索引系统提供线索;3、书目的性质:文献信息交流的工具:信息交流的中介;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4、书目的社会职能: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的基本外形特征和文献中所蕴藏的知识、情报、信息。

二、文献揭示和组织编排的主要方法文献揭示: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提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1.文献揭示的主要方法⑴文献著录法:也称为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文献编目、信息描述,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形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

也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分析、记录的全过程。

⑵文献提要法:概念:在我国古代称为解题、叙录、志、考等,现在也称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是一种简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

类型:古代提要(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现代提要(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考证性提要)⑶文献摘要法/文摘法:概念: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类型:按原始文献是否发表:一次文摘和二次文摘;按文摘加工程度:报导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按文摘的功能: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

⑷文献索引法:把一种或多种文献中的事项或知识单元,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有利于查寻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能够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揭示文献的方法。

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⑸书评或文献评价法:指对图书的评论,是关于图书的思想内容、价值特色、写作技巧、社会影响等方面所作的评述性文章。

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进行介绍与评论的方法。

主要有专书书评和专题图书评论两种类型。

⑹文献综述法:在对某一特定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的关于某学科或某专题的具有报导性(概述性、评价性)和资料性的科学文献。

⑺文献述评法:叙述和评论。

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反映社会热点或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

⑻文献注释法:利用书目注释来揭示文献的内容。

<注:各种文献揭示方法的应用:著录:用于简明目录;提要:用于推荐书目,质量要求较高的书目;摘要:用于报导学术论文,科研动态;书评:用于推荐书目、导读书目、选读书目;索引:用于补充正文编排法或用于扩大检索途径;注释:广泛应用于补充说明;综述、述评:用于报导科研、学科动态。

2.文献编排的主要方法⑴分类编排法:是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的学科专业和特点分门别类组织款目的方法。

⑵主题编排法:是以一种规范化语言作为文献的主题词,然后按主题词的字顺组织款目的方法。

⑶时序编排法:是以文献的写作、发表或出版的时间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又称编年编排法。

⑷地序编排法:又称地区编排法,是以文献中所论述的国家、地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⑸字顺编排法:是以文献的题名、责任者等外形特征的字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字顺法的种类:形序法、音序法和号码法。

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搜索引擎组织方式;专题指引库组织方式:学科或专题导航;热门站点链接或相关站点推荐;传统分类法的应用;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一、目录学研究的内容体系(1)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关于文献的研究,如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导等。

(3)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如书目索引类型划分的原则、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4)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如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5)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研究,如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

(6)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如国内目录学研究现状、国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介、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

(7)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如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

(8)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如目录学知识数字化、目录学应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数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

二、郑樵、章学诚、姚名达等人的目录学思想和贡献1、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影响:(1)提出求书校书之道:“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

即文献搜集和检索的八种主要途径;(2)提出“泛释无义论”:于疑晦处释之,无疑以类主;主张“取简而易晓”;突破七分法和四分类的束缚,创立十二分法;(3)创立以人类书论:以书名为标目,人随书定;郑樵说:古人编书,以人类书,何尝以书类人哉?其义有二:一是书名与著者,以何为主要标目;二是以著者集中归类还是以图书内容集中归类;(4)提出“通古今之变”的“会通”思想:即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书目著录上提出“记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的通录思想;(5)图书归类思想:一类之书当归集一处,不可有所间;(6)“存书”与“明学”的类例思想:论述学术、图书、类例三者关系时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倒之不分也。

”(7)他明确提出类例的功能有二:其一,存书。

他说:“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

人有存设,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

”其二,明学。

他说:“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

观图谱者,可以知图谱之所始;观名数者,可以知名数之相承。

讥纬之学,盛于东都;音韵之书,传于江左。

传注起于汉魏,义疏成于隋唐。

睹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类例的作用在于剖析学术源流,反映学术发展情况。

2、章学诚(1)代表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主要论述“文史义例,校雠心法”);(2)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著作,在总结我国古代书目工作实践和吸取古代目录学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他对目录学理论和方法的见解;(3)标志着我国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4)代表了我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5)论述了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建设的必要性;(6)认为书目编制应先明“大道(文献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性)”;(7)目录学思想以“道不离器(图书资料)”、“官师合一”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8)深入探讨了校雠与编目工作的关系,四分法代替七分法的必然性,阐述了互著、别裁方法、索引方法及书目工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代表中国古代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融合派的目录学理论:代表人物有容肇祖和姚名达。

3、姚名达(1)中近代目录史上承上启下的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2)研究领域兼容中外,贯通古今,成果丰富;(3)在吸取近代各家各派所长,融贯古今中外目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近代目录学理论体系——原理、方法和历史的构架,影响了后来几十年目录学研究的方向。

4、刘向:《七略》、《别录》的特点(1)《七略》、《别录》开创了我国图书分类法七分体系先河,创立了一系列书目分类原则。

(2)具备了典型的书目记录文献的事项和记录方法,并且记录格式整齐,记录事项的结构有规律。

(3)文献记录事项主要包括基本著录、篇目、叙录和小序等。

(4)基本著录包括书名、篇卷、著者、版本等。

(5)叙录包括两项:“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图书的篇目和提要(介绍异本,略述校雠经过,作者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解释书名,图书内容评价,古书辨伪)。

(6)小序即每类之后辨章学术源流,品评家派得失的论述文字三、我国古代目录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1、先秦我国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殷商时期我国书目工作萌芽;(2)孔子对古籍的整理对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在《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评价说:“孔子在删定、编定和解释‘六经’的时候,创造性的推动了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的发展”;(3)有了成熟的书目方法(孔子在文献整理中使用的书目方法)和成形的目录(一书目录)。

6、元朝目录学发展特点(1)书目工作在四部法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更便于检索的编排法(索引);创立了辑录体提要写法;书目类型和方法有所创新(新书目和新索引出现)。

(2)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学思想非常丰富。

7、清前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总结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官修书目《四库全书》;专科目录体例成熟,出现了《经义考》、《小学考》、《史籍考》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大部头专科目录;私藏目录大量涌现,质量很高;出现辨伪书目、丛书目录等新书目类型;索引发展较快版本目录学发达。

(2)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总结时期目录学理论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校雠通义》形成了一个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体系。

目录学成为社会显学;目录学被广泛应用到读书治学,一时成为“显学”;四、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官修目录和史志目录有哪些官修书目:也称公藏目录,是指我国古代由朝廷委派专门机构和官员对文献进行整理,反映政府藏书的目录。

2、我国古代各时期主要的官修书目西汉:《别录》、《七略》;晋南北朝:《中经》、《晋元帝四部书目》;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隋书·经籍志》、《群书四部录》;宋:《崇文总目》、《中兴馆阁目录》;明:《秘书监志》、《文渊阁书目》、《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古今图书集成》;清:《四库全书总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