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2.展示图片变绿的鸡蛋和紫薯小米粥,还能吃吗,怎样让这个
变绿的紫薯粥变回原来的紫色?
例1 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 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 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 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
pH 7 7 pH 7 7 pH 7 7 pH 7 7
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
主完成探究实验。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是真的吗》:吹气可让紫甘蓝汁变色
知识 回顾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验证
猜 想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其它溶液会怎样
探究实验,拓展思维
活动一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白醋 石蕊 酚酞 稀硫酸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A
B
C
D
例2 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 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 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例3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 酸碱度。 3.了解常见物质的pH,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由生 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
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猜测,进而进行探究实
验。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 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 取知识。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在 教学中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讨论与交流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1.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用什么方法区分?
2.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白醋和稀硫酸,用什么方法区分?
活动二
pH的检验
讨论与交流
得出结论
1.pH试纸能否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2.pH试纸能否用水润湿。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阅读225-226页内容了解pH与生命活动以及农作物适宜生长 的pH。
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分析
1、教学地位: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本节的 教学中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 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化学通 性打下基础,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不会 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 理凌乱,这正是把检验溶液酸碱性放在本章首节的原因。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能通过实验现象 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体会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 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指示剂与pH的检验方法
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