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第六章-想象课件
1、幼儿看见白云,会认为那是小兔子、棉花,这在 心理学上叫做( C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2、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 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种做法属于( B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3、若问幼儿:什么是冬天?幼儿会说:有大雪、路 滑、天冷。这种想象是( A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性想象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从内容上可分为: (1)经验性想象:想象凭借个人生活经验 (2)情境性想象:想象由某个情境引起 (3)愿望性想象:想象表露个人愿望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事物想象成人 (5)夸张性想象:幼儿园孩子“说大话”的现象
结满玩具的大树
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创造想象
的标志:独立性、新颖性)
(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
以称为表露式创造。严格说还不是创造; (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 )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 有一点改造。 (3)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在于:情 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 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 似
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 现了有意成分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 为主 (二)想象出现了有意 成分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 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 丰富,但仍然零碎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 想象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 当明显 (二)想象内容进一步 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 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 合客观逻辑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 的描述和图样、图纸、符号的 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续编故事、娃娃家游戏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 两个必要条件:
1、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和图 样、符号标志的意义。
2、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1)定义: 创造想象是根据 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赖 现存的描述,而在头脑 中独 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 理过程。 如:设计师、《月牙荡秋千》
2、有意想象的萌芽
有意想象在幼儿中期开始萌芽, 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这 种表现是: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 、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 稳定;为了实现一定的主题,能够 克服一定的困难。
我的家(二)
(二)再造想象为主,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小班:依靠成人的言语描述或外界情
境的变化 ,缺乏新异性 。
(三)幻想、理想和 空想
1、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 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我是灰 姑娘
2、理想
也称积极的幻想,它 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 值和实现可能的幻想, 一般称理想。
3、空想
也称消极的幻想,它违背 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且 毫无实现的可能,是一 种无益的幻想,常使人 脱离现实,想入非非, 以无益的想象代替实际 行动,害怕艰苦的劳动 和逃避困难。
2、各年龄儿童想象的特点:
2-3岁完全没有目的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4-5岁无意想象中出现有意成分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2岁以后3岁以前偶然画出的图形
3—4岁的自由联想性 质的无意想象 (一)想象活动没有 目的,没有前后一 贯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 ,无意义联系,想 象内容贫乏,数量 少而单调
中班:能根据一些有结构的、开放的
材料,编造较复杂的故事;游戏的 情节更加复杂,能事先确定游戏规则 ,分配游戏角色;在绘画、纸工等 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与范例不同的成分 。
大班:
开始形成幻想的倾向,喜 欢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和使 成人感到幼稚可笑的想法。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 言描述; (2)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 件。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什么是想象?
一、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 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第一,想象的基础是客观现实。 想象是以头脑中记忆表象为原材进行加 工改造而形成的。 问题:天生的盲人可以想象出颜色的绚丽 的色彩和五彩的花朵吗?为什么? 第二,想象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
课堂游戏
请同学画出一棵你 梦想中的树
看完这几幅图画 你有什么感想?
(2)特点
独立性 首创性 新颖性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实生活 中已有的事物,创造想象出来 的形象 所有的人都不知现实生活中甚至可能 不存在的事物。 联系:创造是在再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 有再造因素。再造想贫乏的人是不可能 有丰富的创造想象的。 因此,要培养人的创造力, 首先要培养人的再造想象。
(2)幼儿记忆的不精确,想象表象能力有限。
教育措施:我们绝不能误认为孩子在“说谎”。
而应耐心指导,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假想的,
什么是真实的,从而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 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 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 ,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 条件(绘画、音乐)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 导幼儿大胆想象
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 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 的事物形象。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1.想象的产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标志。 2.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 密不可分,幼儿的学习、游戏离不开想象 3.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直觉、灵感和想象。对于幼儿来说, 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 一定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进 行的想象。
如: 仰望浮云
梦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任务,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 过程。
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
如:画画 玩积木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1、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现象
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
广州了的情况,他也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 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星期天去哪儿 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 玩得真高兴。”
2、原因及教育措施
原因:(1)这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幼儿还
不能把想象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 来。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 与现实混淆。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 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 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 ,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 同样的情绪反应。
学前儿童想象具有夸张性;
表现: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2、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
1、想象受认知水平的限制;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异想天开。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 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 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 象
表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 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 表象越丰富、准确,想象就越新颖、 越深刻、越合理。反之想象就会 狭窄、肤浅甚至是荒诞的。
2、想象受情绪、兴趣的影响;
3、记忆的不精确、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
我的好妈妈
二、幼儿想象发生与发展趋势 1、1~2岁 幼儿想象开始萌芽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它几 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各
种造型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
4 作家创作新小说,科学家提出新构想等活动,所进 行的想象都属于( c ) A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5 幼儿在游戏中,看见小碗,就想象娃娃吃饭;看见 书包,又想象去当小学生。这些反映出幼儿想象活 动属于( A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6 有个孩子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 这说明幼儿想象的( B ) A独特性 B夸奖性 C 情绪性 D 情境性
胡晓舟,六岁作,在 “我在二〇〇〇年的 生活”世界儿童绘画 比赛中获一等奖。
3、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 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开始出现 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 的逻辑性。
三、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在语言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如:续编故事 续编儿歌 一问一答
通过美工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小结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每 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了解学 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并珍惜孩子想 象成果,拆除束缚孩子想象的栅栏,因 势引导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 常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的想象有明显的主观 情绪性,对感兴趣的主题常 百听不厌,百玩不厌;对不 感兴趣的主题,即使成人提 出要求,幼儿也常予以拒绝 。
Transitional Page
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特别是节 奏明快的音乐,能使人变得振奋,通过音乐活活动中通过创编歌词来发挥幼儿 的想象力。如:老师示范唱一句:小白兔, 跳跳跳,跳呀跳呀跳;小朋友创编了一句: 小金鱼,游游游,游呀游呀游。老师又编了 一句:小公鸡,喔喔喔,喔呀喔喔叫;小朋 友创编了一句:小黄鸭,嘎嘎嘎,嘎呀嘎嘎 叫;小花猫,喵喵喵,喵呀喵喵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