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12;N—14;O—16;Na—23;Cl—35.5;Cu—63.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②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焚烧秸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破坏了环境,故①④均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②③⑤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故选B。
2. 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B.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A错误;B.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需要加热,C错误;D. 氧化反应不一定均为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B。
3. 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化分子一定能发生有效碰撞B.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会引起化学键的断裂C. 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的碰撞D.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具有最高的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活化分子发生碰撞时,只有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故A错误;B.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会引起化学键的断裂,只有发生有效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C.活化分子发生碰撞时,只有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因此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的碰撞,故C正确;D.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不一定是最高能量,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不一定具有最高的能量,故D错误;故答案选C。
4. 下列描述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B. 基态铬原子(24Cr)的价电子排布式:3d44s2C. 氧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的形状:D. 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答案】C【解析】【详解】A.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应该为:,A错误;B.基态铬原子(24Cr)的价电子排布式应该为:3d54s1,B错误;C.氧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2p4,因此其电子云的形状为:,C正确;D.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应该为:,D错误;答案选C。
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W<XB. 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答案】D【解析】【分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X是Al,Y是Si,Z是P,依此解答。
【详解】A.W是N,X是Al,原子半径:W<X,A正确;B.常温常压下,硅单质为固态,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越强;W是N,Z是P,故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C正确;D.A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 SO2和SiO2B. CO2和H2OC. NaCl和HClD. CCl4和KCl 【答案】B【解析】【详解】A.S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A不符合题意;B.CO2和H2O均分子晶体,均含极性共价键,B符合题意;C.NaCl是离子晶体,HCl是分子晶体,C不符合题意;D.CCl4是分子晶体,KCl是离子晶体,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7. 下列现象与氢键无关的是A. NH3的熔、沸点比PH3的高B. NH3分子加热难分解C. 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D. 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答案】B【解析】【详解】A.因ⅤA族中,N的非金属性最强,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氨气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与氢键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NH3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B符合题意;C.氢键的形成具有方向性,水结成冰后氢键的数目变多,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因此,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与氢键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因小分子的醇、羧酸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对其溶解性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氢键是分子间(内)电负性较大的成键原子与H原子间形成的静电作用,分子中含有与H原子相结合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F、O、N原子可以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度增大。
8. 关于[Cr(H2O)4Cl2]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B. 配体为水分子,外界为Cl-C. 配位数是6D. 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详解】A、[Cr(H2O)4Cl2]Cl中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铬离子的化合价是+3价,故A错误;B. [Cr(H2O)4Cl2]Cl中配体为水分子和氯离子,外界为Cl-,故B错误;C、中心原子铬离子配位数是6,含有6个σ键,所以铬离子采用d2sp3杂化,故C正确;D. [Cr(H2O)4Cl2]Cl的外界为Cl-,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情况,要掌握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配位数的计算方法、配位体的判断等知识。
注意配位数个数的计算方法、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等,是本题的易错点。
9. 下图所示的晶体结构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压电、铁电、电光等功能的晶体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晶胞)。
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氧原子数和这种晶体材料的化学式分别是(各元素所带电荷均已略去) ()A. 8; BaTi8O12B. 8; BaTi4O9C. 6; BaTiO3D. 3; BaTi2O3【答案】C【解析】【详解】由结构可知,Ba位于体心为1个,Ti位于顶点,为8×18=1个,O位于棱心,为12×14=3个,其化学式为BaTiO3,晶体内“Ti”紧邻的氧原子在棱上,则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氧原子数为384=6个,化学式为BaTiO3;答案选C。
10. 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Ne]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 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B. 第一电离能:③>②>①C. 电负性:③>②>①D. 原子半径: ③>②>①【答案】B【解析】【分析】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①[Ne]3s23p4为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为P元素,③1s22s22p5为F元素。
【详解】A. 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P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5,F没有正化合价,故最高正化合价:①>②,故A错误;B. 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P元素原子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Cl>P>S;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弱,故F>Cl,故第一电离能F>P>S,即③>②>①,故B正确;C. 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降低,故电负性F>S>P ,即③>①>②,故C 错误;D.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P>S>F ,即②>①>③,故D 错误。
故选B 。
11. 关于下列晶体质的熔沸点高低排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4444CF l r I CC CB C <<<B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 H 2O>H 2S>H 2Se>H 2TeD. NaF NaCl NaBr NaI >>>【答案】C【解析】【详解】A .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大,则晶体熔点由低到高顺序为CF 4<CCl 4<CBr 4<CI 4,故A 正确;B .原子晶体的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键长C-C <C-Si <Si-Si ,则熔沸点由大到小为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B 正确;C .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其余不能,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大,则晶体熔点由低到高顺序为H 2O> H 2Te >H 2Se> H 2S ,故C 错误;D .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则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F 、Cl 、Br 、I 的离子半径在增大,则熔沸点由大到小:NaF >NaCl >NaBr >NaI ,故D 正确;故选C 。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本题晶体类型熔沸点的判断方法。
本题的易错点为C ,要注意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的熔沸点高于不能形成氢键的,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内氢键会使得熔沸点降低。
12. 已知:(1)H 2(g)+12O 2(g)= H 2O(g) ΔH 1=a kJ·mol -1 (2)2H 2(g)+O 2(g)= 2H 2O(g) ΔH 2=b kJ·mol -1(3)H 2(g)+12O 2(g)= H 2O(l) ΔH 3=c kJ·mol -1 (4)2H 2(g)+O 2(g)= 2H 2O(l) ΔH 4=d kJ·mol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0B. 2a=b<0C. b>d>0D. 2c=d>0 【答案】B【解析】【详解】同一物质,液态比气态稳定;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氢气与氧气生成水均是放热反应,则a、b、c、d均小于0;故有0>b>d;0>a>c;2a=b<0;2c=d<0;综上所诉,答案为B。
13. 已知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是元素的原子,其中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排布图可知电子能量处于最低的状态,A正确;B、排布图中2s上的电子激发到2p上,应为激发态,能量较高,B错误;C、排布图中2p上的三个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时能量最低,C错误;D、排布图中应先填满2s,再填2p,D错误;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