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文学》课程指导书

《东方文学》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东方文学》课程学指导书作者:牛水莲09年 8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法,学习过程中,应阅读东方文学中所包含的亚非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并结合文学作品阅读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以帮助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本课程共4章,30学时,详见下表。

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东方文学名称的由来。

2、熟练掌握:东方文学的历史分期、特征与古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进行主要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能抓住重点)重点:《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要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2)吠陀文献(3)死海古卷(4)往世书(5)《舞论》(6)《旧约全书》2、简答:(1)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2)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学发展的影响。

(3)《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认识价值。

(4)东方古代文学的特征及影响。

3、论述(1)沙恭达罗艺术形象分析。

(2)怎样理解和评价豆扇陀的形象。

(3)简述《旧约·创世纪》中主要神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中古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中古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中古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春香传》、《蔷薇园》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要点:中古日本、中古朝鲜、中古波斯、中古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中古日本、中古朝鲜、中古波斯、中古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发展概况及作品。

理解:《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春香传》、《蔷薇园》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狂言(2)俳句(3)时调(4)物语文学(5)能乐(6)《万叶集》(7)苏菲主义文学(8)实学派文学2、简答:(1)朝鲜国语诗歌的发展状况。

(2) 朝鲜国语小说的发展状况。

(3) 中古波斯诗歌发展的特色。

(4)《王书》的贡献。

(5)《蔷薇园》的基本内容。

3、论述(1)怎样评价源氏这个人物形象?(2)分析春香形象。

(3)《春香传》的民族性艺术特色。

(4)《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

(5)《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第三章近代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近代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近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泰戈尔小说、诗歌的成就、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主要人物形象。

要点:近代日本、近代印度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近代日本、近代印度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泰戈尔小说、诗歌的成就、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思想主题、艺术特征、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戈拉形象、《我是猫》的思想与艺术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白桦派(2)新思潮派(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4)日本唯美主义文学(5)《破戒》(6)《棉被》2、简答:(1)近代东方文学有哪些特点?(2)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成败得失。

(3)近代印度文学的发展状况。

(4)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内容特点。

(5)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3、论述(1)《我是猫》的思想内容。

(2)《我是猫》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3)《戈拉》的艺术特色。

(4) 分析戈拉形象及其意义。

第四章现当代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现当代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现当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进行主要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能抓住重点)重点: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题,何利的形象及意义;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意义;《雪国》的艺术特色,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要点:日本、印度、朝鲜、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日本、印度、朝鲜、阿拉伯各国的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理解:普列姆昌德短篇、长篇小说创作、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意义、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分析:何利的形象及意义、《雪国》的艺术特色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新感觉派文学(2)旅美派文学(3)埃及现代主义派2、简答:(1)简述亚非现代文学的特征。

(2)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思想。

(3)普列姆昌德的创作在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4)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3、论述(1)何利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义。

(2)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色。

4、应用(1)如何撰写关于文学作品思想或艺术的分析论文。

考试样题一、名词解释:(共25分,见每题后分数)1、《摩诃婆罗多》(7分)2、《吉尔迦美什》(5分)3、俳句(5分)4、日本唯美主义文学(8分)二、连线题(共20分,每题2分)1、巴比伦文学《故乡》2、李箕永《舞论》3、戏剧理论著作是对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种文学的继承和发展4、泰戈尔《旧约全书》5、希伯来留传下来的文化汇集《吉尔伽美什》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2、近代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成败得失。

3、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论述:(每题25分)分析戈拉的形象及意义。

附:章节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印度现存最早的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简称《梨俱吠陀》颂神诗),《娑摩吠陀》(祭祠用的配乐演唱的歌词选集),《夜柔吠陀》(对祭祠活动的说明),《阿达婆吠陀》(驱邪禳灾用的咒语)。

反映了印度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

2.吠陀文献印度现存最早的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简称《梨俱吠陀》颂神诗),《娑摩吠陀》(祭祠用的配乐演唱的歌词选集),《夜柔吠陀》(对祭祠活动的说明),《阿达婆吠陀》(驱邪禳灾用的咒语)。

我们通常说的吠陀文献,除了这四部吠陀本集外,还包括阐述这四部吠陀的种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3.死海古卷:“死海古卷”又称“库姆兰古卷”,是1947-1956 年在死海西北岸库姆兰地区陆续发现的大量古文献的汇集,其中除希伯来圣经、《次经》、《伪经》的抄本和注释外,还有库姆兰社团的《会规手册》、《会众守则》、《圣殿古卷》和多种文字作品。

4.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批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18 部大往世书,18 部小往世书),主要有《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湿婆往世书》及《薄伽梵往世书》等。

其中《薄迦梵往世书》是印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往世书。

5.《舞论》:印度在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美学专著《舞论》。

它是一部诗体著作,只在很少地方夹杂散文化解说。

它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从戏剧的美学理论到演出实践都进行了全面论述。

其中包括戏剧的美学性质、戏剧功用、分类、基调和风格,剧本的结构、体裁、诗律、语言、修辞、演员的表演格式、舞台设计、化妆音乐、演员表演与观众的关系等。

简答题:1.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表现在三个方面:神话、诗歌、故事。

2.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学发展的影响。

《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或“大婆罗多”,印度传统认为是一部“历史传说”),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 4 世纪之间,在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基础上,由毗耶娑(广博仙人)编订而成。

《摩诃婆罗多》规模宏大,一般说它有“十万颂”(20万行),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诗(相当于荷马史诗总和的8 倍)。

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政治、伦理和法律论著,是继《吠陀》之后的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又一部百科全书。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列国纷争和帝国统一时代的艺术反映。

这部史诗的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罗摩衍那》作者,意译为“蚁蛭”,关于这个人物,印度关于他有许多传说故事,他大概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对《罗摩衍那》进行了加工、整理、统一、协调。

《罗摩衍那》的主线故事是十车王的宫廷阴谋及罗摩和悉多夫妻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3.《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认识价值a.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讨洪巴巴是人类欲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的集中体现;拒绝女神求爱,蔑视神威;杀死"天牛" ,变蔑视为挑战—史诗第一次反映了对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与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力与神力的矛盾抗衡);b. 两种文明之间冲突与融合(吉尔伽美什作为乌鲁克城的国王,他代表的是城邦奴隶制国家水平的高层次文化;恩奇都是当时尚处于游牧生活的野蛮部落的文化代表,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极权专制与原始平等思想的冲突,两种文明的融合带来了政治上的开明与宽松);c .对人生奥秘的探求(吉尔伽美什的探求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d. 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规律的关系(史诗记载在十二块泥板上,恰与巴比伦历法中一天十二时辰和一年十二个月相吻合。

由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可逆转,认识到人的生死不可抗拒,太阳每天都重新升起,而人的生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代谢。

这种对人与太阳关系的认识,不是一种神秘的类比,而是人的一种科学认识的萌芽)。

4.东方古代文学的特征及影响:①民间文学色彩。

②民族特色。

③多种源头。

④宗教色彩。

⑤古代东方文学通过古希腊、罗马文学影响后世的欧美文学。

论述题:1.沙恭达罗艺术形象分析。

印度古代妇女的典型。

形象的特点:温柔、善良、敢于追求爱情并忠于爱情。

她美丽、天真、善良、温柔、多情而质朴,她生活在净修林中,与秀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质朴而又自然,同时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初见豆扇陀时,先是惊恐不安,后又含情脉脉,羞羞答答,为了爱情而敢于摆脱净修林的束缚。

她爱豆扇陀,并不是追求他国王的高贵,而是追求真正的男女之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