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报告论文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报告论文

XX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念及意义(一)加工贸易发展概况我国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将其全部或部分的初始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从境外保税进口,经过本国国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出口至国外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以下两种:(1) 进料加工进料加工也叫以进养出,是指运用外汇来购买国外提供的原材料、辅料,然后再利用本国自身拥有的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将进料加工成为成品后,将成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2) 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东道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订单,由国外企业自己提供其所要用的原材料、元件和包装材料等,然后再按照双方协商过的一系列要求(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成成品,成品再交付给国外企业,东道国企业仅收取加工费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30多年來,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3000多亿美元,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工贸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问题,带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纵观中国加工贸易3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零配件生产和组装阶段而进入深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加工贸易价值链比较短,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工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

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依然面临的较大的升级转型压力与挑战。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加工贸易升级简单定义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加工贸易通过技术发展,产业升级,政策调整等方式,不断的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加工贸易自身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改善加工贸易出口条件,促进加工贸易由低技术含量、低产值、取代性强的低级模式向高技术含量、高产值、竞争力强的高级模式发展,从而实现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网络生产中角色向更高层次攀升,拉动自身GDP增长,改善居民生活。

而转型可以包括向一般贸易转变和向境外加工贸易转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竞争力水平会越来越低,因此要想一国加工贸易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升级,而加工贸易的不断升级则是转型的基础。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市场力量和政策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因此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提升和拓宽价值链与产业链:加工贸易企业应向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逐步转移,提高自身生产,设计能力和营销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从低级供应商—高级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和品牌创造者的角色转变。

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内产业合作,尤其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合作,带动区域内各行业发展,并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相关成本。

(2)产品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从底层次向同一产业内更复杂,更精细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逐步的转移,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更多的融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网络,使得加工贸易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并实现产业的国内、国际双重对接。

(3)改善加工贸易环境:加工贸易的管理服务涉及海关、外汇、经贸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间政策协调一致的服务配合对于加工贸易的健康持久发展至关重要。

而政府也理应协调各部门政策,改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环境,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为企业做好转型升级的辅助性工作。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意义首先,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我国(地区)国民经济、城镇就业、国际收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均作出比较巨大的贡献。

一方面,占大比重的加工类制造业,不仅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其强大的岗位需求也为我国分流了众多的从业人口。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对外来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大幅度的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同时,国外的先进管理水平的引进和传播也为我国的加工贸易以后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条件。

最后,以加工贸易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然后不断引进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并结合企业自身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创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的跨国公司。

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而言,创造适合本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贸易环境,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的重要方式,适应了国际分工的趋势,而要想更有效的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最终提高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影响力。

以韩国为例,作为亚洲加工贸易的先驱者之一,韩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既对其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选择也为亚洲的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

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内市场,使得韩国要走上经济强国的道路,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

60年代初期韩国提出了“贸易立国”的路线。

其后在政策的推动影响下,韩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

其中的加工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加工贸易的发展前期,由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加工贸易发展领域放在了资金需求量少,技术容易掌握且见效快的行业。

70年代,随着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使得加工贸易的发展倾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80年代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开始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由此,韩国的加工贸易走过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走上了高技术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加工贸易初期,根据要素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从事的大多是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的生产组装环节,但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技术的积累,产业集聚效应必然会导致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的延伸,同时还会将本土产业纳入加工贸易的生产活动之中,促进国内企业融入到全球的供应链之中,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标准和附加值,而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也是在此发展过程之中的必然结果。

二、XX省加工贸易综合评价(一)XX省加工贸易现状概述在全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XX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步入关键时期。

尽管近些年XX省加工贸易总量在不断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创新高,加工产品也更趋多样化,但与全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形势相比,“三低”差距依然突出。

三低主要指发展速度低、所占比例低、贸易规模低。

(二)XX省加工贸易现状分析1.贸易方式结构经过对历年XX省加工贸易方式即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相关数据的整理得到图1,由图可见,进料加工是XX省加工贸易方式的主体,极大地促进了XX省加工贸易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但是由于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担负着整个经营过程之中的风险,如货币贬值,市场波动等,企业的生产经营连续性和盈利性却不够稳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图1. 1998年-2011年XX省加工贸易方式比重注:资料根据XX省统计年鉴整理2.产品结构分析各大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历年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XX省加工贸易产品的结构在2000—2010 年中发生了明显变化(详见图2和图3)。

主要变化如下图:图2. XX省加工贸易结构比较(2010年)图3. XX省加工贸易结构比较(2000年)注:数据根据XX省商务网资料整理(1)占比重较大的依旧是纺织、服装、皮革这类传统行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产品,但是在所有产品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成为XX省第二大类加工贸易产品。

(2)机电类产品加工贸易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较为突出,增长速度较快。

2000年该类产品的加工贸易额仅为1.94亿美元,占所有产品加工贸易的比重19.5%;而2010年其加工贸易额增长到了近20亿美元,占所有产品加工贸易额的比重达到36%,成为XX省第一大类加工贸易产品。

(3)高新技术产品也有较为突出的增长趋势。

2000年初该类商品初步发展,从2003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到2010年该类产品加工贸易额达到9亿美元,占到当年所有产品加工贸易额的16%,仅次于机电类,纺织、服装、皮革类产品,并成为XX省加工贸易增长最快的行业领域。

除此之外,钢材等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加工贸易整体趋势也是增长的,化工医药类行业变化不大,但是化工类产品的加工贸易还是逐年增加。

3.地区结构分析XX省加工贸易业务主要集中在XX-XX-XX-XX-XX一带地区,从2000—2010年间,这5个地市的加工贸易总额在全省11个地市总额中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1)。

XX、XX、XX市的加工贸易额变化比较稳定,XX市的加工贸易额从2003年开始增长迅速,2010年该市加工贸易额翻番,达到十亿多美元,超过XX成为全省加工贸易额最多的地区。

注:资料根据XX商务网数据整理。

4.企业结构分析从XX省商务厅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统计资料中分析发现我省加工贸易企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外商投资企业始终是XX省加工贸易业务的主体,并且该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占到加工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2)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大约37%下降到2010年的大约15%。

(3)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在加工贸易领域发展明显,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企业整体发展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以及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XX省加工贸易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加工贸易总额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全国加工贸易所占比例极低。

近几年来,虽然XX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其进出口总额由1992年的只有不到4 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5.23亿美元。

但XX省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比例依然很低,与其他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发展依旧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2)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XX省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得到了升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出口额比重下降,机电、高新技术类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纺织品等劳动密集行业发展速度放慢,但仍是主要形式,其次,机电等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层次较低,深加工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多数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组装环节。

(3)企业竞争力低,整体发展不足由于XX省加工贸易起步晚,相比我国其他东部沿海省份而言,加工贸易总额仍然处于偏低的水平,加工贸易企业,大中企业少,主要是小企业,此类企业抗风险能力,出口竞争能力都比较弱,此外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压力的影响下,压缩企业盈利空间,致使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而且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更多选择先生存、再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不足,难以发挥其产业拉动、就业拉动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