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知识点归纳

生物化学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知识点归纳


3.来源
种子外皮(如糠麸)、胚芽、瘦肉、酵母等。
二、维生素B2与FAD、FMN
1. 结构
又称为核黄素,是D-核糖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缩合而成的 糖苷化合物。
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形式存在。
FMN和FAD是维生素B2的活性型,是一些氧化还原酶(黄 素蛋白)的辅基。
O
N
HO P O C H 2
N
O HH
NH 2 N
N
O
H
H
OH O PO 3 H 2
C ON H 2
HO P O C H 2
N+
O
O
HH
H
H
OH OH
N AD P+(烟 酰 胺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磷 酸 )
维生素pp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2. 功能
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作用是递氢。吡啶环的C4可 接收一个H原子,N原子可接收一个电子。
缺乏维生素B5时,主要表现为糙皮病,其特征是皮炎、腹泻、痴呆。
3. 来源
分布广泛,动物体内,色氨酸可以转变为维生素B5。 玉米中缺乏色氨酸和尼克酸,长期单食玉米则有可能患 缺乏病-糙皮病。
×
五、维生素B6与辅酶 1. 结构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化合物,都 是吡啶衍生物。
五、维生素B6与辅酶 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
H 3C
78
H 3C
65
OH OH OH
O
O
C H 2 C C C C H 2 O P O P OH
HHH
N
N
O
9
12
OH
O
N
CH2
N
10
4 3 NH
N
O HH
O
H
H
OH OH
NH 2 N
N
核黄素 (6,7 -二 甲 基 -9-核 醇 基 异 咯 嗪 )
黄 素 单 核 苷 酸 (FM N)
黄 素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FAD)
泛酸及其组成辅酶
2.功能
(1)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可作为酰基载体蛋白(ACP)的辅基,参与脂 肪酸合成代谢。
(2)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作为酰基载体起传递酰基的作用,可 充当多种酶的辅酶参加酰化反应及氧化脱羧等反应,以及体内一些重要 物质如乙酰胆碱、胆固醇、卟啉等的合成。
缺乏: 动物肝脏中脂类增加,丙酮酸氧化脱羧受阻,生长迟钝,生殖障碍。
2. 功能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氨基酸代谢中的重要辅酶。
作为转氨基的辅酶: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两者互变起 着传递氨基的作用。 作为脱羧酶的辅酶参与催化氨基酸脱羧反应。
3. 来源
动植物分布很广,人体一般不缺。
六、维生素B7(生物素) 1. 结构
维生素B7又称维生素H、生物素,含硫维生素,包括含 硫的噻吩环、尿素及五碳的羧酸侧链三部分。
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口角炎、唇炎、结膜炎、视觉模糊等。
3. 来源
存在于动植物中,米糠、酵母、肝、奶、蛋黄中含量丰富。
三、维生素B3(泛酸)与辅酶A 1. 结构
由β-丙氨酸与,-二羟基---二甲基丁酸结合而成, 因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故名泛酸或遍多酸。
活性形式: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酶A(CoASH)
3. 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四、维生素B5与辅酶I、辅酶II 1. 结构
又名抗糙皮因子或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 克酰胺(烟酰胺),均为吡啶衍生物,在体内主要以尼克酰胺 形式存在。
活性形式:
1.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辅酶Ⅰ)
NAD+
(氧化型)
NADH+H+ (还原型) NAD∙2H
O PO OH
O P OH OH
H
C
S
+N 3 2
1
45
C
C
噻唑
H+
- C
S
+N
C
C
- 负 碳 离 子 (= C- )
B1缺乏
糖氧化脱羧
丙酮酸
脚气病
脚气病:四肢无力,肌肉麻木、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表现。
(2)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分解减慢。乙酰胆碱 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2.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又称辅酶Ⅱ) NADP+ (氧化型)
NADPH+H+ (还原型) NADP∙2H
O
N
HO P O C H 2
N
O HH
O
H
H
OH OH
NH 2 N
N
C ON H 2
HO P O C H 2
N+
O
O HH
尼克酰胺
H
H
OH OH
N AD +(烟 酰 胺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
水溶性维生素体内过剩的部分可随尿液排出体外, 很少蓄积,也不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B族在生物体内构成辅酶发挥作用。
一、维生素B1和TPP 1. 结构
又名硫胺素,其结构中有含S的噻唑环与含氨基的嘧啶环。
活性形式:硫胺素在体内经硫胺素激酶催化,可与ATP作用 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TPP)。
硫胺素
三、分类
1.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 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维生素A、D、E、K等。
2. 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
维生素B族(VB1、VB2、VB5、VB6、VB12、泛酸、叶酸、 生物素等)、硫辛酸和维生素C。
II 水溶性维生素及有关的辅酶
生物化学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目录
一、概述 二、水溶性维生素及有关的辅酶 三、脂溶性维生素
I
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及功能 三、分类
一 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但在体内 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微量有 机物质。
二、特点及功能
不构成生物体组成部分 不是能源物质 需要量少 主要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过量——中毒症
焦磷酸硫胺素(TPP) 维生素B1和TPP结构 体内维生素B1以硫胺素焦磷酸(TPP)形式存在。
2. 功能
(1)辅酶:TPP是丙酮酸脱羧酶、a-酮戊二酸脱羧酶的辅酶, 也是磷酸戊糖循环中转酮醇酶的辅酶。
H 3C
N
N
硫胺素
NH 2
S
C H 2 C;
CH3
硫 胺 素 焦 磷 酸 (TPP)
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FAD)
2. 功能
维生素B2的异咯嗪环上,N1和N10之间有一对活泼的共轭双键易发 生可逆的加氢或脱氢反应,因此FMN和FAD能起递氢体的作用。
FMN和FAD是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如琥珀酸脱氢酶,脂酰 CoA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及NADH脱氢酶等),主要起递氢体的 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