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 0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 0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 用药史 无用药史 合计对子数
10(a) 13(b)
23
57(c) 95(d) 152
67
108
175
1.计算卡方:
2 (b c)2 =(13-51)2/(13+57)=26.4
bc
P<0.001 结论:口服避孕药史与血栓栓塞在统计学上有联
系。
2.计算OR值
OR=c/b=57/13=4.4 计算OR95%可信限: 2.5~7.6 结论:避孕药暴露史与妇女患血栓栓塞有
联系。
混杂因素作用的估计和分层分析
①分层资料的整理
暴露 特征
有 无 合计
i层的发病情况
病例
对照
ai
bi
ci
di
m1i
m0i
合计
n1i n0i ni
②计算各层的OR
齐性检验:如两组OR无差别,求合并OR
③合并OR的计算
计算方法系Mantel与Haenszel两人所开发,通常 记作ORMH
④计算总的Х 2值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 ; 由果推因 ; 论证强度。
是否主动干预 区分标准
研究目的
广泛探索影响因素 ; 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 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matching)
式中,ai=各层四格表中的a数值
∑E(ai)=∑m1in1i/ni
V (ai)
I
m m n n 1i 0i 1i 0i
i 1
n2 i
(
ni
1)
⑤估计OR值95%的可信区间
ORU ,ORL
OR(11.96 / MH
2MH )
五.偏倚及其控制
常见偏倚种类
选择偏倚 信息偏性 混杂偏性
一.实施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的与类型
暴露
疾病
假设来源: 现况调查结果 基础研究
临床观察
复习文献
第三节 研究设计和实施
一 确定研究目的与类型 二 确定研究因素 三 确定研究对象 四 估计样本含量 五 资料收集
研究类型的选择需考虑
根据研究目的 根据病例的数量 以较小的病例样本量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 根据病例与对照在某些重要因素方面的可 比性
分组:是否患病 某特定疾病:要研究的疾病 可比性: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特征不应存
在差别,即应均衡
基基本本原原理理
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 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
回顾性: 从当前 过去 测量的是暴露情况,而非疾病情况
暴露
(Exposure)
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 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配对资 料
合计
a+b c+d a+b+c+d
2 (b c)2
bc
联系的强度
比值比(odds ratio, OR)来表示
OR=ad/bc OR= c/b
成组资料 配对资料
比值: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其对立事件发生概率之比
OR数值的意义
OR是两个概率的比值,其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 正数; OR不同的数值范围表示不同程度的危险性
二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的确定 研究因素的规定 研究因素的收集
三 确定研究对象
(一)病例的选择 要求
诊断可靠:金标准 被选择的病例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 尽量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一)病例的选择
类型
新发病例 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
不同类型病例比较
病例类型 优点
缺点
新发病例 诊断有据可查
如电离辐射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a+
a/a+c C-
b+ b/b+d
d-
人
病例
群
或
调查过去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
对照
样
本
回顾析基本格式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史比较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有暴露 无暴露 合计
a
b
a+b
c
d
c+d
a+c
b+d a+b+c+d
病例组暴露率 a/(a+c) 疾病组暴露率 b/(b+d)
病例对照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石玲燕
前言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 要的的研究类型之一,是验证病因假说 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 研究方式。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按照疾病状态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 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 (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 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 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Herbst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
在比较的因素中,只有三个因素有显著差别
母亲怀孕期间使用过己烯雌酚激素治疗 (P<0.00001) 母亲以前流产史(P<0.01) 此次怀孕阴道出血史(P<0.05)
因有后两个因素存在才使用己烯雌酚治疗 结论: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显著增加其 女儿青春期发生阴道腺癌危险性。
2.影响样本含量的参数
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 高样本越小)。 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 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2.影响样本含量的参数
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 =0.01样 本大于α =0.05。 要求的把握度1-β ,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 越大。
3.样本量计算方法
①查表法 ②公式法
举例
为研究西安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欲进行一次病 例对照研究。已知西安市普通人群中吸烟率 P0为 30%,OR为5.0,α为0.05,把握度为0.90。 P1=P0R/(1-P0+P0R)=5*0.3/(1-0.3+5*0.3)
=0.68 P=(P1+P0 )/2=(0.68+0.3)/2=0.49 α、β值查表,Zα为1.64, Zβ为1.2
暴露因素
通常把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因素称为 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把导致疾病事件
降低的暴露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如:年龄、性别、 BMI、血型、特殊职业暴露、环境污染、 疾病家族史、吸烟、少食果蔬、高盐饮食、运动、平衡膳食
暴露因素
对暴露的规定,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 的标准;以便交流和比较; 尽量采用定量和半定量的方法。
精神打击影响资料质量;
回忆暴露和疾病的 发病率低疾病不适用。
时序更明确
暴露情况受结果影响小
现患病例 数量多
信息回忆不可靠;
易掺入疾病迁延或存活
的因素;
死亡病例 省时省钱,
暴露资料不可靠;
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一)病例的选择
来源
从医院选择,以医院为基础
从社区选择,以社区为基础
不同来源病例的比较
病例来源
代入公式: N=27.6 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需28人 代入近似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原公式接 近
资料的收集
调查内容
收集暴露情况资料 疾病资料
调查表设计
一般项目 疾病情况 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
注意问题
第四节、资料分析
原始资料汇总 补充或删除
整理 核对
病例和对照的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应一致
例子
医院病房里:冠心病患者,当地人比率高; 非冠心病患者,当地人比率不甚高
谬误:当地人易得冠心病?! 原因:冠心病患者中,当地人住院率高,外地人
因太远,住院率低; 非冠心病患者中,两者比率相当。 ---相同特征者(当地人),住院率因病种不同而不 同
偏倚及其控制
2.信息偏倚:也称观察偏性,是在收集资料阶 段由于收集信息的方法有缺陷产生的偏倚; 主要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控制:选用新病例;
社区
医疗机构
优点
缺点
代表性强
不易获得
调查困难
耗费人力物力
节省费用
代表性差
容易获得
易产生偏倚
信息较完整、准确
可比性好
(二)对照的选择
原则
可比性 不患有与研究因子有关疾病的患者 选择多种病人组成对照组 不能患有研究的疾病
(二)对照的选择
对照和病例比较的方法
成组比较法:
匹配法: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
(二)对照的选择
来源
医院其它病人(但不能患与欲研究因子有关的 疾病)。
病例周围的人。(家人、同胞、同事、邻居) 社区健康人群中随机抽样(代表性好,工作难
度大)
不同来源对照的比较
对照来源 优点
缺点
人群 代表性好,结果易 费时费钱,参与
推广至整个人群 率低,回忆偏倚
医院对照 易选择,应答率高 入院率偏倚 信息较准确
不同来源对照的比较
同胞或亲戚 可以控制早年环境暴露影响遗传易
感性的混杂因素可得到平衡。
同学或同事 可避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配偶
可控制成年期环境暴露等混杂 因素的影响
样本含量的估计
1.估计原则:
保证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所需的最 小样本数
2.影响样本含量的参数
人群中研究因素的暴露率 比值比 (odds ratio,OR) α值,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把握度1-β 根据以上有关参数查表或代公式计算
匹配又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非处理 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 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目的:控制混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