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甘A2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修改

齐甘A2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修改

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土建工程施工资格审查技术建议书一、工程简介㈠工程概况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主线路线全长101.684km,其中利用一级路直接封闭段8.33km,利用二级路帮宽封闭42.675km,新建路段50.676km。

新建特大桥3930m/2座,大桥307.06m/1座,中桥43.54m/1座,小桥91.12m/3座;单侧帮宽利用中桥中桥43.54m/1座,直接利用小桥67m/2座,帮宽利用小桥50.06m/2座;直接利用涵洞5道,接长和新建涵洞77道,其中有4座盖板涵接长直接利用,其余新建和接长涵洞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主线共设置分离式立交桥22座,其中新建主线上跨分离桥228.54m/4座,新建主线下穿分离桥1340.3m/17座(包括辅道上跨主线分离桥4座),利用原共铁立交桥101.4m/1座;设置车行天桥2345.36m/31座,全部为新建主线下穿天桥;设置人行天桥79.92m/2座。

设置通道桥291.66m/9座,通道箱涵25道。

新建互通式立体交叉6座,其中1座全定向Y型,其余全为单喇叭形互通。

全线在齐齐哈尔、甘南各设一处服务区,在巨宝山设一处停车区。

设计辅道全长82.66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其中新建路段长34.387km,利用现有道路20.074 km,旧路改扩建28.2km。

新建富拉尔基嫩江特大桥1582.38m/1座,大桥330.0.m/1座改建富拉尔基连接线20.536km。

全线设收费站6处、服务区2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3处,由齐甘公路管理处管理。

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是绥满高速黑龙江境内的西段,路线全长104公里。

九十年代以来,交通部提出关于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的长远规划战略思想,并制定了我国交通行业第一个指导全国干线公路的规划--《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

绥满公路是规划中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横一线”,被作为国家和黑龙江省干线公路网建设的重点。

A2合同段里程桩号为K785+100 ~K796+000,工作内容:主线、奈门沁互通、分离桥、天桥、收费站的路基、垫层、底基层、基层以及分离桥、天桥、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K789+416~K802+000范围内的桥梁、涵洞。

㈡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属平原微丘区,海拔高度在144~247m之间,地理位置在东经123°25′~124°和北纬47°19′~48°之间。

行政区划为齐齐哈尔市区及甘南县境内,本项目自然区划Ⅱ3区,即东北西部润干冻区。

本项目为嫩江流域阶地,路线范围内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起伏小,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植被主要为耕地,以种植玉米、水稻及经济作物向日葵为主,主线终点段有少量的畜牧草场。

本项目所在区域起点段为嫩江主流,终点段为嫩江支流音河,在甘南县城西北侧建有音河水库,起终点之间主要是水渠所组成的排灌系统。

㈢工程地质条件本项目所在区域以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2a14)及(Q1a14)为主,岩性为砂粘土、砂层,局部为圆砾土层。

下部主要以第四系更新统湖积层(Q21)及冲积层(Q2a12)为主,岩性为淤泥质砂粘土、砂及圆砾土层。

项目沿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地层,以淤泥质亚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砂砾为主要构成,表层一般为 0~10m的细砂粉质低液限粘土,以下为砂砾石松散沉积物,层后10 ~100m不等。

㈣水文地质条件项目沿线地势平坦,天然河流少,降水径流不明显;低洼地具有雨季大面积积水形成漫流的特点。

沿线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5m,低洼地带在2~3m之间。

地表水主要以降雨径流形成。

漫岗地质条件较好。

沿线地下水蕴藏丰富,且埋藏较浅,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良,应加强路面结构层的防冻设计。

由于路线地处高寒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公路自然区划Ⅱ3区,即东北西部润干冻区,季节性最大冻深超过2m,公路自然病害主要是冻账和翻浆。

冬季降温较快,水份易积聚,形成聚冰带,春季升温较慢,水份不易下渗,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将产生不利影响。

㈤线路描述路线起点为本项目与嫩泰高速交叉处齐市立交互通北端,嫩泰高速齐齐哈尔至泰来段扩建工程起点处,绥满公路旧路里程K722+500。

经北大营、奈门沁、共和乡、巨宝山、长山乡、甘南县,终点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界金界壕,终点桩号K874+014.9,路线主线全长101.53km,另富拉尔基连接线20.272km。

路线经过主要河流有嫩江和音河,其他均为人工水渠。

路线主要控制点为齐齐哈尔市、奈门沁、共和乡、巨宝山、长山乡、甘南县,黑蒙省界金界壕。

㈥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㈠施工准备及施工总体布置⑴施工准备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即开始进行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首批人员进场后,修建临时工程,做好“四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通讯通、场地平,临时工程所需的材料就近采购,并保证满足工程要求。

1、临时便道本合同段交通条件一般,基本满足汽车通行,需要修建的施工便道主要为通往料场及桥梁施工场地的施工便道。

2、生活房屋项目经理部人员生活及办公用房、监理工程师生活及办公用房采用活动板房,施工队住房以活动板房为主,并采取适当的取暖、降温设施。

3、生产及生活设施根据该标段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队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按施工现场需用土地进行场地平整,安排生产和生活设施。

4、生产及生活用水本标段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地表水资源较丰富。

在砼拌和站附近打井,并设蓄水池,各单元用水通过埋设水管供应。

5、电力供应工程沿线供电发达,可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从高压干线就近接驳入施工所在营地,经变压器变压后再以架杆明线接至各用电单元。

为防止意外和突发事故,自备内燃发电机做为施工的自备电源,保证全线的的施工需要。

6、工地测量、试验室施工现场设置测量、试验计量室。

配备足够的测量试验仪器设备,满足工程需要。

仪器设备配备。

⑵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施工现场规划与布置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减少用地、节省投资。

施工便道通至施工地点,满足重型车辆与工程机械通行要求,晴雨畅通。

生产生活设施满足施工高峰期需求。

供电、供风、供水、通风设施和生产生活房屋满足施工高峰期需求,一次建成,符合环保要求,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⑶征地拆迁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业主的安排及要求,协助业主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⑷场地清理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立即开始施工场地清理工作,严格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清理工地范围内阻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以及丛林、树干、树根等,迁移管线或拆移设施。

清理场地范围为施工需要的最小使用范围,作业时应小心谨慎,发现异常情况(如文物、古墓、地下缆线等)立即通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并按其指示处理。

三、施工基本顺序和工期计划本标段起讫里程为K785+100~K802+000,以路基、路面、桥梁施工为主。

为保证该段公路的顺利建成,在本标段施工中结合该地区的特点,按抓重点,带一般的原则,以路基施工为重点工程,先行施工本段的桥梁、涵洞、特殊设计地段及路基挖方工程,依次安排其他工程的施工,并保证按业主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度的进度调整,以确保工期。

项目特点是线路长、构造物多、施工项目较综合,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制定可行施工方案,配备两名项目副经理分别负责路和桥涵的施工,本标段共设置混凝土拌合站6座,基层稳定土拌合设备2台。

本工程计划于2009年5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竣工,具体开工时间以开工令为准。

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如下:施工准备 2009.5.01—2009.06.01特殊路基处理 2009.06.01—2008.08.15路基挖土方 2009.06.01—2008.09.15路基填筑土方 2009.07.01—2009.10.15路面垫层 2010.04.15—2010.05.15路面底基层 2010.05.16—2010.07.31路面基层 2010.07.10—2010.10.15混凝土路面面层 2011.05.01—2011.08.31涵洞 2009.04.25—2009.08.31桥梁基础 2009.05.25—2009.08.15墩柱肋板 2009.06.15—2009.08.31盖梁施工 2009.07.05—2009.10.01空心板预制 2009.05.25—2009.10.15板梁架设 2009.11.15—2010.01.31现浇梁施工 2009.08.15—2009.09.15桥面施工 2010.04.25—2010.07.31桥梁附属 2010.08.01—2010.09.01收尾 2011.09.01—2011.09.30四、人员及劳动力组织⒈组织机构框图⒉人员配备项目经理及各业务部门人员配备㈠路基工程路基土方采用机械化施工,按“四区段、八流程”的要求分区划段(四区段: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洒水晾晒→摊铺平整→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基整形),多点同步施工。

1施工放样测量进场后立即组织测量队人员对沿线所有控制点进行复测。

对施工图逐桩坐标进行复核后,即对本合同段所给出的控制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与增设,完成恢复定线与施工放样,并对所有计算、实测结果进行成果整理。

2清理与掘除路线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树木、杂草、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30c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后,将之运至路旁码方或弃土场内。

场地清理完毕,充分晾晒后,全面进行填前辗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特殊路基处理1)清淤换填砂砾施工①严格执行现行《公路软土路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②地基处理开始前先施工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段,试验段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规模施工。

③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合及时变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④对于一般的季节性积水或常年存淤的旧路边沟,清除淤泥后,换填砂砾并高出原地面30cm。

⑤对于鱼池或常年积水泡,抽净水并清除淤泥,以草袋围堰后,换填砂砾至高出常水位30cm,待稳定后进行路基的正常填筑。

⑥对于淤泥较浅的水田等季节性积水地区,清除淤泥后换填砂砾,至压实后超过原地面30cm时进行路基的正常填筑。

⑦对于淤泥较深或大型湿地,清淤并回填砂砾至高出原地面20cm后,在砂砾顶面铺筑一层塑料格珊时进行路基的正常填筑。

2)土工格栅施工整平基底→铺砂垫层→平铺土工格栅→铺砂垫层→路基施工。

4修筑路基试验段根据土样的试验结果和选定的碾压机械,通过试验段铺筑,确定土方压实设备的最佳组合方式,一次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时间,以及最佳含水率等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