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节 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节 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加涅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生平掌握加涅关于学习的概述及其提出的关于学习结果、学习阶层、学习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体会加涅认知学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加涅(R.M.Gagne)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派的折衷主义者。

他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心智活动,他给学习下的定义是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Gagne,1977),他提出五类学习结果。

他还分出八类学习阶层和八个学习阶段。

相应的课堂教学也可分为八个阶段。

加涅的学习理论不论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不论在国外,还是在我们国内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许多学习理论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著作和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著作中都频繁地介绍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和教学过程阶段论、学习结果的论述等重要内容,并对加涅的学习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当然,加涅的学习理论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

由此看来,如何看待、评价和运用加涅的学习理论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慎重的课题。

本节试就加涅学习理论在学习和教学研究领域、教学实践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及进步意义,以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评价。

加涅的生平及著作加涅关于学习的概述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加涅关于学习阶段的划分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信息加工观点加涅认知学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一、加涅的生平及著作罗伯特·加涅(Robert M.Gagne,1916~ )出生在美国麻省的北安多弗。

1933年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受到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训练,1937年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进布朗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于1939年和1940年分别获理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旋即在康涅狄克学院任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作为航空心理学家从事测量、选拔和训练飞行员的研究工作。

战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康涅狄克学院短期任教,后又在美国空军从事实验技术方面的研究。

1958年离开部队后,195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62年至1965年出任美国科研工作协会研究主任,196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教,1969年以后一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

加涅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

他曾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

曾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和杰出科学贡献奖。

加涅的主要代表著作《学习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使他饮誉全球。

该书自1965年首版以来,于1970年、1977年和1985;年分别出了修订版,每版的体系与内容都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和充实,被认为是“关于学与教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外,他的《教学设计的原理(Principl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1974,1979,1988,与人合作)和《教学的学习要素(Essentials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1974)注重教学实践的改革,日益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二、加涅关于学习的概述加涅被公认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自己也坚持认为,他实际上不是在系统论述一种新的学习理论,而是从各理论流派中汲取所需要的成分。

加涅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心智活动。

尤其是在70年代后,他在对学习理论的探讨中,试图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

在他看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人类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进步。

加涅认为,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观察学习发生的条件,并对它们加以客观地描述。

所以,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位对学习采取自然主义态度的观察者:因此,他在阐述何谓学习时,注重对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描述。

而他对八种学习类型的描述,实质上是提出了一种累积学习的模式。

学习是如何引起的?我们可以抽取哪些与学习有关的要素?加涅认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记忆和反应。

此外,该学习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介绍如下:1.学习的条件每一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论属哪一流派、持何种观点,几乎都要对"学习是什么?"作出回答。

因此,学习的定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但其中被人公认的、引用最多的,当推加涅所下的定义。

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Gagne,1985)。

我们知道,学习本身是一种内部过程,是无法测量的。

要了解学习是否发生过,只能根据学生在学习前后行为表现的变化才能推断出来。

这种行为变化常常是指从事某项任务的能力的增长,但也可能包括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方面(即加涅所讲的心理倾向)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不止是短暂的(如疲劳、药物反应引起的),而必须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再者,这种变化与因身体成长或成熟而引起的变化是有区别的,它强调的是因经验的结果而引起的变化。

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学习;这两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生长与学习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影响生长的因素绝大多数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是由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决定的。

这些事件将决定学生学什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加涅反复强调,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条件,即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对目前的学习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这对即将进行的学习需要哪些外部条件起重要作用。

另一类是外部条件,这是独立于学生之外存在的,即指学习的环境。

它涉及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怎样传递给学生,怎样给予反馈,以使学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内部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在加涅看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

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由于学习的条件各不相同,学习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不同类型的学习,可根据构成各种学习条件的因素予以区则。

出于每一个学习类型都是以学生内部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而,要使学习得以有效地发生,需要有不向的外部条件。

2.一种累积学习的模式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

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

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

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过程和累积过程。

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

这八个学习层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加涅把上述八类学习看作是学生理智技能的八个方面。

其中前四类学习是基础性的,相对说来比较简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龄前就已习得的。

因而,学校教育更关注的是后面四类学习。

但这并不意味着前四类学习不重要。

加涅学习层次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是累积性的。

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的。

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迁移是累积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模式得以存在的关键。

加涅区分了两种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vertical transfer)是指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

换言之,把较简单的理智技能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加入到较复杂的理智技能中去。

如把整数乘法迁移到除法和分数乘法中去,就属纵向迁移。

由此可见,学习较复杂的技能,主要取决于是否已掌握较简单的技能。

基本技能掌握得越熟练,提取时越容易,同时也就越有可能迁移到学习较复杂的技能中去。

所谓横向迁移,(lateral transfer)就是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

因此,让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境中运用某种技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横向迁移的能力,从而为纵向迁移打好基础。

学习层次说或累积学习模式对教学序列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因为每一层次的学习,都是以前一层次的学习结果为前提条件的。

就是说,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后一层次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这也就是加涅所讲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学生是否掌握前一层次的学习内容。

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可通过分析前一层次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内部条件不再是虚无飘渺的了,凭借学习层次,可以实实在在地确定学生是否已作好新的学习的准备。

必要时,可采取个别教学或能力分组等方法,以帮助学生先获得必要的技能。

因此,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认为,前述八个学习层次在设计课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它们决定了学生将会形成哪些能力,从而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紧密联系起来了;第二,这些学习层次呈累积的性质,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一级一级建立起来的。

因而,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Gagne,1979)。

3.学习的要素学习是如何引起的?我们可以抽取哪些与学习有关的要素?加涅认为,学习的要素包括:第一,学习者。

加涅主要探讨人类的学习。

人类学习者拥有感官,他们通过感官接受刺激;他们拥有大脑,通过大脑以各种复杂的方式转换来自感官的信号;他们拥有肌肉,通过肌肉动作显示已学到的内容。

学习者不断接受到的刺激,被组织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神经活动中,其中有些被贮存在记忆中。

在做出各种反应时,这些记忆可能被转换成外显的行动。

第二,刺激情境或刺激。

刺激学习者感官的所有事件被统称为刺激情境;可以区分的单一的事件被称为刺激。

第三,记忆。

对学习者来说,一个重要的输入是学习者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

当然,这些内容是根据以往学习活动已经加以组织过了的。

第四,反应。

由于感觉输入及其后继的各种转换而引发的行动称之为反应。

相对说来,我们可以用比较具体的方式来描述反应,因为,反应常常反映在操作水平上(Gagne,1985)。

加涅认为,当刺激情境与记忆内容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的操作水平时,学习便发生了。

操作水平的变化,是根据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操作水平的差异来界定的。

我们判断学习是否发生,主要是根据操作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化来推断的。

4.该学习原理的局限性加涅在《学习的条件》1970年版中承认,他所阐述的学习原理,无法解决教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的许多方面,严格地说来,与获得通常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没有什么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