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
触酶实验
实验操作与结果
凝固酶实验:
1. 取生理盐水于玻片上,挑取待检菌置于生理 盐水中,制成菌悬液,观察有无自凝现象。
2. 向菌悬液中加1滴兔血浆并混合,观察结果。
-
+
血浆凝固酶实验
实验材料
痰
– 标本:咽拭子 –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 – 其他:生理盐水、10%胆盐、Optochin纸片、
革兰染液、玻片等
血清学鉴定
生化反应
玻片凝 集试验
未知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伊红美蓝平板--- EMB
Eosin-methylene blue agar,EMB
克氏双糖铁试验
Double sugar iron slant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itrate slant
吲哚试验
Indole broth
玻片凝集
设计性实验
进程安排
– 实验分3次进行
实验材料
脓汁
– 标本:脓拭子 –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 – 其他:3%H2O2、兔血浆、生理盐水、革兰染液、
玻片等
实验方案
脓拭子
第1次课
分离培养 (血平板)
革兰染色
第2次课 革兰染色
触酶实验 血浆凝固酶实验落置玻片上; 2. 滴加1~2滴3%H2O2,观察结果;
实验报临告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班级 ________ 组别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 材料 1待. 检标本: 2.培养基: 3. 其他: 方法
结果
(包括讨对论结果的分析、结论以及尚需追加实验等)
肥达试验 (Widal test)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希 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 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检测 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辅助诊 断伤寒、副伤寒。
Georges Widal in 1896 (French)
Widal test
正常值: 诊断伤寒:O凝集效价>1:80, H凝集效价>1:160; 诊断副伤寒:O凝集效价>1:80, H凝集效价>1:80 才有诊断价值.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 临床标本
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琼脂平板(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
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
纯培养
生化反应 致病性测定 药敏试验
思考:如何从脓拭子、咽拭子中分离并鉴定病原性球菌?
查病原
脓血便、肛拭子
标本
SS平板,中国兰,EMB
选择/鉴别培基
双糖发酵, 橘橼酸 盐利用试验,尿素, 靛基质试验……
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肥达试验始终呈“-”: 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Widal test (5人/组)
材料: 病人未知血清:1#,2#,3# 菌液:O、H、PAH、PBH(已知Ag)
方法:每组1块多孔板/24支试管; 每人2支吸管;
方法
弃0.5ml于消毒缸
123456
NS
0.5 0.5 0.5 0.5 0.5 0.5ml
动态观察:抗体效价随病程延长而上升; 双份血清升高4倍或以上;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H↑---肠热症(伤寒或副伤寒)的可能性大 O↓,H↓---患病的可能性小 O不高,H↑---预防接种 / 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H不高---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 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二、方法 (实验程序)
三、结果
四、讨论
实验目的
– 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 学习脓汁、痰、粪便、尿液等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
实验要求
– 针对病例,对临床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 实验前制定方案,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分组
– 5人/组 – 1套标本/组(脓汁、痰、尿液、粪便)
实验方案
咽拭子
第1次
分离培养 (血平板)
革兰染色
第2次 第3次
革兰染色 荚膜染色
胆汁溶菌实验
观察奥普托辛实验结果
奥普托辛实验
实验操作
奥普托辛实验:
1. 挑取菌落涂于血平板上,将optochin纸片贴于接种处; 2. 37℃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实验操作
胆汁溶菌实验(平板法):
1. 在血平板上标记单个菌落 2. 直接在菌落上加一接种环去氧胆酸纳溶液 3. 将平板37℃孵育20~30分钟,观察结果
未知血清(1:10) 0.5 0.5 0.5 0.5 0.5
实验操作
荚膜染色:石炭酸复红单染
1.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2.1滴石炭酸复红,立即冲去,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尿
– 标本:尿液 – 培养基:
• EMB平板 • 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 • 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 其他:革兰染液、靛基质试剂、玻片等
实验方案
尿液
离心沉淀 1500转,10分钟
第1次
分离培养 (EMB平板)
革兰染色
第2次 革兰染色
克氏双糖铁斜 面培养基
动力-靛基质-尿素半 固体琼脂培养基
第3次
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完成靛基质试验
实验材料
粪便
– 标本:肛拭子(1#、2#) – 培养基:
• EMB平板 • 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 • 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 其他:生理盐水、靛基质试剂、沙门菌多价血 清、志贺菌多价血清、玻片等
实验方案
肛门拭子1、2
第1次
EMB平板
第2次
克氏双糖铁斜 面培养基
第3次
观察结果
动力- 靛基质- 尿素 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观察结果
完成靛基质试验
玻片凝集试验
讨论内容
针对实验步骤的讨论; 对结果的分析; 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实验; 此次实验成功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他
预习:肥达反应
未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病原菌检测程序
初步诊断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形态结构 分离、鉴定 观察培养特征、形态特征
生化试验(书p17-18) 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法) 动物试验(产毒性、分离) 药物敏感试验
病原菌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PCR、基因芯片 其他检测技术
核酸 )
临床标本中未知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材料: 5人/组
1.待检标本: 脓拭子、咽拭子、尿液标本、肛拭子1#、肛拭子2#
2.培养基:血平板
EMB平板 克氏双糖铁斜面 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
3块/组 3块/组 3支/组 3支/组
3.其他:革兰染液、玻片、10%胆盐、靛基质试剂、NS、兔血浆、
3%H2O2、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志贺氏菌多价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