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自我探索
1.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
(1)根据罗杰斯自我论中关于“自我概念”的论述,“自我概念”有以下一些要点:
①“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整体了解和看法,包括个人的态度、意见、知觉反应或价值观等;
②“自我概念”是主观性的,个人对自我的看法未必与客观条件相符;
③“自我概念”是可以学来的,生活适应良好的人往往知道如何适当地调适和改变个人的自我概念,以符合环境的实际需求;
④在变化多端的主观世界里,需要拥有一个积极、正向、稳定而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
⑤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些对当事人有重要意义的特殊人士(如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等)对当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基于上述关于“自我概念”的论述,“自我”可以涵盖三个层面:现实我(真正的我)、理想我(希望中的我)、客观我(别人眼中的我)。
这三个自我如果能交互运作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健康的我就会得以出现。
(2)“自我探索历程”的论点
①家庭动力学方面的咨询专家萨提亚对深度的内在自我探索提出如下意义:
a.自我探索表明个人敢于冒险尝试,敢于向新的经验开放;自我探索是释放我们内在
潜能的表现方式;
b.自我探索表示个人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内在规则;自我探索表示愿意学习自我袒露;
c.自我探索表示着重经验的分享,透过经验的分享不只帮助了个人,同时也帮助了其他成员的成长;
d.自我探索表示愿意努力建构与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使自我、他人、情境三者间能获得统整与和谐。
②威斯坦的理论重点强调自我了解的程度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越了解自己专长特性的人,越能发挥他的独特性;自我了解与探索的过程,也应该关注自己和周遭环境的关系。
2.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范畴包括外表和举止、爱好和厌恶、性格、长处和弱点、价值观、感受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增加对自我的认识。
①外表和举止
a.你通常如何打扮自己?职业形象?休闲?还是其他?
b.用五至十个形容词形容你的性格。
c.你的外表与你的性格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程度如何?如果不相符,你能说明原因吗?
借上述练习,增加对自己外表和举止的认识。
②爱好和厌恶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能对人发自内心的真诚喜爱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特质。
他们对人有兴趣,并尝试了解别人的行为和反省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感受和表达的看法。
a.在什么情境下,你会有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喜爱?
b.什么类型或什么品质的人,是你不能接受和感到厌恶的?
③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通常说来就是一个人的特质和脾性。
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认识自我的关键。
a.你通常如何介绍自己的?
b.你通常用哪些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性格?
④长处和短处
长处和短处不简单是指性格的优缺点。
在评价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时,不能脱离现实情境而随便地做出正面或负面的判断。
a.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b.怎样使你更认识自己的弱点?又如何改善你的弱点?
⑤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通常包括了他所持守或批评的信念和原则,也与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取向有密切的关系。
社工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防止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影响或强加给服务对象。
a.你如何看待违纪违法的青少年?
b.你认为社会工作者能否承担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
⑥感受
感受是个人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自我感受的程度了解越深,越能提高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感受的敏感度。
a.当你遇到别人的误解时,你通常有怎样的感受?
b.当你被服务对象接纳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自我认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为了与服务对象有更好的专业关系,必须不断省察、发现和探索你的内在自我。
(2)自我评价
①“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对于自身的观点与感觉的看法,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觉,这样的想法是从内心衍生出想法及价值观,不是从他人的赞美与看法而来的。
“自我评价”是个人“内在对话”的外在体现。
通常来说,一个内在对话时真实、喜爱、接纳、支持感受多的个人,通常有比较正向、坚强和比较高的自我评价;反之则带来负面和较低的自我评价。
一个有较强正向自我评价的社工,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会有较强的能力处理和应对各种压力,也能比较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②以下问题,可以帮助社工对于自我评价做进一步的反思:
a.你认为具有正向自我评价的人通常有怎样的特质?
b.你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他的成长经历有怎样的关系?你认为怎样的自我对话与正向的自我评价有关?
c.你通常对有正向自我评价或负向自我评价的人有怎样的反应?你认为自己是有怎样
自我评价的人?
d.你的自我评价对你的工作开展有怎样的影响?
e.你可以有怎样的方式去改善你的自我评价或内在对话?设计一个改善自我评价的方案并加以实施。
(3)接纳他人
接纳,是指工作者应包容案主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包括其优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等。
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气氛,便于案主的表达。
接纳他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素质。
时常警觉于自己接纳他人的态度,并不断提升自己接纳他人的程度,是社工必备的素质。
(4)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实现有效互动的重要因素。
自我肯定表现为社工在表达意见时有肯定新颖的见解,包含了富有价值的知识、意见和感受。
当社工有较为正向的自我肯定时,他在服务过程中的反应便是积极的、主动的,既充满自信,又对人充分尊重。
(5)自我控制
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是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过程。
身为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掌控自己情绪,以及适当控制行为冲动的能力。
自我控制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如能掌控自己的直觉感受、仔细选择语言表达、注意身体姿势、控制表情和语调等等。
自觉的自我控制,可以使得整个服务过程的互动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也可以保证社会工作者以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与服务对象开展有效的助人工作。
3.自我探索与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者来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每个社会工作者都有他独特的人格特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风格特征。
自我探索,可以帮助社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特质,并为成为一名称职的社会工作者做好准备。
二、会谈技巧
1.社会工作中的会谈
(1)会谈与一般谈话的区别
①共同点:
a.都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表达观念、态度、感受的一种沟通方式.
b.面谈是最主要的形式;会谈或谈话过程都会产生相互影响。
②不同点
会谈与谈话存在的根本的不同在于会谈是有目的性的。
会谈的目的性,可以使会谈产生的互动对服务对象产生一种改变。
(2)会谈具有目的性的这一重要特点:
①会谈的内容是为了完成目的而设计和选择的,任何与会谈目的无关的谈话,都会被取消或排斥。
②会谈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所以会谈者必须承担起推进目标进展的责任。
③会谈过程产生了面谈者和被面谈者的角色分工,因此双方的关系是一种非互惠的关系。
被面谈者也会比较多地表露自己的生活情况。
这种信息的交流是非对等的。
④会谈是一个正式的过程。
会谈的时间、地点、方式、持续时间等都经过了设计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