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劳动条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内容;掌握职业性病损的概念;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
2.熟悉发生职业病的条件、职业病的特点。
第二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教学目标:
1.熟悉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熟悉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熟悉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熟悉静力作业和动力作业的区别;熟悉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熟悉职业性病损的基本病理基本变化。
2.了解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了解劳动负荷评价;了解职业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职业性病损的病理学诊断。
第三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熟悉职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
2.了解职业毒理学、职业工效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教学目标:
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掌握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掌握铅、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等常见毒物的毒理,毒作用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2.熟悉职业中毒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3.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与
接触机会;职业中毒的预防原则。
了解镉、砷、锰等毒物的毒理、毒作用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教学目标:
1.掌握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基本概念,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掌握矽肺、石棉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掌握矽肺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2.熟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和常见粉尘的控制措施;熟悉矽肺概念、并发症,矽肺和石棉肺的X线表现。
3.了解粉尘的来源与分类,了解煤工尘肺、棉尘病、其他尘肺等。
第三节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教学目标:
1.掌握高温作业、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掌握防暑降温、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掌握噪声对机体的危害。
2.熟悉中暑、减压病、高原病、手臂振动病、放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中暑、振动危害的影响因素;熟悉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
3.了解低温作业。
第四节生物性有害作业所致职业性损害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概念、接触机会及所致职业性损害的类型。
2.熟悉人禽流行性感冒、炭疽、布氏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3.了解职业性森林脑炎。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其他职业病
教学目标:
1.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掌握常见职业肿瘤的职业致癌物。
掌握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牙酸蚀症的病因和主要临床表现。
2.熟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3.了解常见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了解常见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