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树理及其小说

赵树理及其小说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五、山药蛋派(山药蛋是山西对于马铃 薯的俗称) 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还包括马 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 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在50年代后期, 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作品以当地 的农村生活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具有新 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 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广大读 者的喜爱。这是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 的创作流派,史称“山药蛋派”或“山 西派”、“火花派”。(注:《火花》 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山西的文艺刊物。)
三、《李有才板话》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内容
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
元及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
的改造和减租减息而展开的斗 争。此小说得到更高评价,被 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 被指定为整风学习、减租减息
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料。
2、小说主要有三类人物: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主人公李有才;地主阎恒元和他的 亲族爪牙;“小”字辈人物。
3、人物 非常鲜明的六个人的三组人物: 小二黑、小芹是根据地新生民主力量的代表。 二诸葛、三仙姑是当时农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 金旺、兴旺兄弟俩是当时混进乡村政权里的坏 分子。 4、《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 首先,作品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其次,塑造了解放区农村的新人形象。 第三,“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第四,作品的语言通俗化。
四、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贡献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以新生活和新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
的新局面。小说反映根解放区农村的
巨大历史性变化。为新文学小说人物
系列增添了翻身农民的新形象。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2、在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为中 国现代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小说汲 取传统和民间艺术中有生命力的因素, 融合新小说的长处,形成雅俗共赏的 评书体小说样式。 3、在语言上,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 汇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过程中,通俗而 不庸俗,口语化而又有艺4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和文 学观就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 40年代后期,他被作为实践毛泽 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而获得很 高的赞誉。建国前他的小说《邪 不压正》引起争论。《三里湾》 在50年代也受到批评。此后直至 文革,对他的评价褒褒贬贬,时 起时伏。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 的价值重新得到肯定,作品被关 注。
赵树理的小说
40年代后期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赵树 理方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旗 帜,赵树理因此确立并巩固了自己在现代 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担任 一些行政职务,主编《说说唱唱》。1955 年创作长篇小说《三里湾》。后来又写了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等,长篇 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 1966年被批斗。 1970年9月23日被批斗致死。
赵树理的小说
一、关于赵树理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他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的农民气质, 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 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 最高成就。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民间曲艺、 戏剧、民歌、民谣、鼓板等民 间艺术,受民间艺术和农民语 言的熏陶,并醉心于此,直到 终生。 1943年,写《小二黑结婚》 和《李有才板话》一举成名。
二、《小二黑结婚》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小二黑结婚》 一举成名。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 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 “三仙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 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 终成眷属。 《小二黑》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 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 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 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 术世界。
3、小说的特色:
与《小二黑结婚》相比,这部作品 少了一些幽默式的喜剧色彩,多了一 些冲突的复杂和严峻。人物关系、冲 突样式也大大复杂化了。不但类型多 而且同类人物也不相同。 李有才是最具有特色的人物。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其他作品 1、《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结构庞大。通过一个村庄从大 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20多年的变 迁,表现农民命运的变化。 2、《三里湾》(1955)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 和各种舞台剧。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过程
真实的案件。岳冬至和智英祥 。把原本
是悲剧性的事件写成大团圆的小说 。小说
抨击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封建思
想,歌颂新人物新时尚。
2、《小二黑结婚》解读 作品生动地塑造了农村中落后人物二诸 葛、三仙姑的形象。 另外角度的解读。(仅做参考)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