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绪论ppt课件
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绪论ppt课件
❖ 每一方同学事先选出一个主讲者,各自先用15分钟左右将 所要讲的内容陈述完毕(要求用PPT演示)。然后由正反 两方其余同学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各自用时不得超过15 分钟;原则上该组每位同学都要有发言。
❖ 其间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并公推出本议题辩论 的优胜方。
❖ 最后由老师补充讲授并对讨论进行综述总结。
绪 论 •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的需要
一是能够进一步使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2、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 3、为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4、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绪论
2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1、文化的含义
回答何为文化,是所有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的元命题。 但是,“文化”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 确定含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克莱德·克拉克洪 在1952年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述评》一书中 就列举了自1871年以来(80年中)的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164种定义。截至目前,有人竟称已经达到万条定义 之多!这说明文化研究的热度还在加强,深度在加深,学 科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为此,有必要从语义分析入手,对 其多重含义进行梳理,为文化比较选择合理的切入点。
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关协会学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公关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新闻传 播学学科评议专家,并担任十余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 咨询顾问。 ❖ Mobile: ❖ E-mail:/
课堂讨论程序安排
❖ 全班同学分为六个议题小组(有正反两方组成),每小组 负责一个议题内容的陈述和辨析。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论语,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译注),孟子,中华书局,1960. 3、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 4、刘文英,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南开
大学出版社,1999.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84.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1
第十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
教学形式与考核办法
❖ 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加案例 评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
❖ 考核采取课堂考核、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的方式,分六个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堂讨论, 随堂布置二次课后作业,涵盖本课程几大主要内 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 总成绩的60%。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西语中的“文化”一词多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 原以为对土地的耕耘和改良,植物的栽培,如英语和法语 的culture,德语的Die Kultur.直到18世纪一些法国学 者如伏尔泰等开始在较完全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从此 它用来形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 文学、艺术和科学,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直到1871年, 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 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 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 子。”
杨 魁·简介
❖ 2009年起,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 兼任兰州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兰州大
学文化传播学 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应用传播(危机传播、媒介经营、广告与公关、
品牌与企业形象策划等) ❖ 兼职: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
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目录
1
绪论
2 第一章 世界文化格局与五大文化圈
3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4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5
第四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
6
第五章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7
第六章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目录
8
第七章 中西社会规范比较
9 第八章 中西艺术比较:写意与写实
10
第九章 中西礼俗比较
❖ 自主讲授与课堂讨分配
❖第一组:第四章—第二节 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第二组:第五章—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第三组:第六章—第二节 多元与一元:两种宗教态度 ❖第四组:第七章—第三节 德治与法制 ❖第五组:第八章—第一节 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第六组:第十章—第一节 西学东渐
1988. 1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4.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4、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15、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7.
1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绪论
1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963、1976.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9、阿德勒,西方的智慧,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卷二),科 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2、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出现较晚,最初在甲 骨文和金文中“文”与“化”两个是分别使用的, “文”文指纹理、纹饰并引申为文采;“化”指 教行、教化之意。两者合为一词始见于西汉刘向 所编的《说苑指武篇》:“凡武兴之,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用如动 词,意为以文德教化之,概源自《周易》中“关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之,其意在古代不出文 治教化的观念,与文化学的含义有一定的差距。
❖ 每组同学必须全力合作,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及 要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查阅资料要注明 出处和来源。所有讲稿及发言资料上交老师以备评分。
❖ 成绩评定以讲授与发言效果及上交材料为准。每组先评定 一个平均成绩,主讲同学成绩高于本组平均成绩的25%, 其他同学视发言情况按高于平均成绩10%左右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