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 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历史命题:张岭峰审定:刘朝晖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4.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5.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地海外殖民掠夺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6.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 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 年)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法国定居开业。

其做法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9.1813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

而到 1846 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1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11.有学者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创办洋务工业B.推行清末新政C.提倡民主科学D.尝试西方政制12.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3.19 世纪上半期,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和以丝茶为主的出口商品的加工业等;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列强投资则主要集中于铁路修筑、煤铁矿开采及棉纺织生产等行业。

这种变化表明A.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借贷成为列强资本输出新方式C.列强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14.1932 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1935 年 4 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东亚”企业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5.自从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时,总有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禁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

这种情况说明A.农民要求实行土地私有制B.农业合作化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C.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状况D.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失败16.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D.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17.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 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18.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展开。

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所有制结构B.分配原则C.经营管理方式D.市场导向19.邓小平在1984 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991 年3~4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21.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

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D.新中国成立后22.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

”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

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23.1909 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

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

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

锦书不自云中,轻敲键盘,意在心留。

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

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

这说明A.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D.人们越越受制于现代科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25 题16 分,第26 题24 分,共40 分。

25.(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 世纪70 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材料二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请回答:(1)据材料有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8 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8 分)26.(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

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材料二今自夷人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三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8 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 分)(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中国G DP 增长率的发展变化,概括指出1957 年1993 年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8 分)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 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60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