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观察右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A.分而治之B.巩固统治C.论功行赏D.富国强兵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D.颁布“推恩令”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这一分工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4.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6.雅典城邦的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等)在离职时需接受审计监察,如果发现公职人员有渎职或贪污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处罚。

下列哪一机构会对公职人员进行审查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7.《十二铜表法》规定: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

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B.重视个人信用C.提倡人人平等D.注重社会和谐8. 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A.目的在于防止国王独断专权B.加强了内阁对国王的控制C.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D.说明国王行政权完全丧失9. 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

宪法的这种规定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B.保证了宪法的公正C.赋予了宪法灵活性D.扩大了各州的权力10. 18 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联邦法院独立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由国民选举产生D.帝国议会由全国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12. 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1868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清政府外交机构的近代化D.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13.李秀成在1862年1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

自谕之后,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该通告表明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矛盾B.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C.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14.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

这些现象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5.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这些规定说明中共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17.下表是1927-1930年7月工人、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力量迅速发展壮大B.农民政治觉悟的提高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18.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9.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

”此次“壮举”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20.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这说明巴黎公社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21.列宁曾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意在强调A. -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俄国革命的爆发B.-战是俄国十月革命得以爆发的根本原因C.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历史条件不够成熟D.俄国是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22.“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上述材料应出自A.《和平法令》.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C.《四月提纲》D.《土地法令》23.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

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24.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

该制度的实施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D.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25. 1984年,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和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言论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反映B.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C.确保台湾地区享有高度自治D.促进了两岸“三通”的实现26.“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政策27.“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是在A.日内瓦会议B.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C.万隆会议D.与印度,缅甸总理会晤时28.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9.“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

”材料中的“防御联盟体系”A.维护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稳定B.抵制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渗透C.是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D.有助于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30.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

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31.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A.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B.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C.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D.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32.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应是A.从两极世界到诸强争霸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世界形势的缓和与动荡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