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生命、生育控制与死亡伦理道德

第十二章 生命、生育控制与死亡伦理道德


2、安乐死的分类 (1)按照安乐死的执行方式:分为主动 (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 (2)按照患者同意的方式:自愿安乐死和 非自愿安乐死 3、安乐死的立法现状及其伦理争论 (1)支持 (2)反对
器官、 案例分析 器官、精子和卵子商品化
1995年一对中年不孕夫妇前往某医院咨询: 因结婚晚,女方已40岁,盼子心切,要求通 过高技术提取他们的精子卵子,并以高额报酬 邀请一年轻女子作代孕母亲、年轻女子欣然同 意.医生说:这样做涉及伦理问题,此举不妥。” 中年夫妇说:“我们与年青女子都同意这样做, 不涉及道德问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论。 你对此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
(二)体外受精 也称试管婴儿。它是用人工的方法分别提 取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使二者结合并将受精 卵培育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子宫,让其在子 宫内继续发育的医学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的主要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妻 子的卵子和第三者的精子结合、丈夫的精子与 第三者的卵子结合以及代孕母亲上。 代孕母亲可能引起的伦理问题: 1、为获利而出租子宫,导致生育商业化; 2、代孕母亲与怀胎生育的孩子产生感情; 3、选择自己近亲代孕引起的人伦关系上的 混乱
伦理分析
1.此案例涉及到对道德概念的理解,道德不 仅是调解人与人的关系,还涉及调解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等。 2.此案涉及到器官、精子和卵子商品化并 由此影响社会风气问题和社会道德问题。 3.此举还涉及到道德示范作用问题。 综上所述,不能支持中年夫妇的请求。
案例分 寡妇要求异源人工授精
一对夫妇婚后7年不孕,经医生诊断为男性无 精症。女方非常希望有个孩子,因此同丈夫商 量采用人工授精,但丈夫坚决不同意。不久, 男性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女方不想再 婚,想有个孩子终身为伴,故到某医院申请人 工授精。 此时,医生能否同意女方的要求。
第三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道德
一、临终关怀及其伦理道德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阶段的患者及其家属 的一种全面的支持与特殊照顾。
(二)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1967年 ,英国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创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 关怀医院”
一、计划生育中的伦理道德 (一)避孕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防 止或阻止妇女怀孕的一系列措施。 (二)人工流产 指由孕妇本人提出要求,并由医务人员以 人工的手段施行堕胎术,以终止妊娠。 对已婚、非婚妊娠者要一视同仁,不得加 以歧视或惩罚。
(三)绝育 绝育是一种避孕方法,通常是指通过切断、 结扎或电凝等方法,对男性的输精管或者女性 的输卵管施行手术,以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 达到长久或永久避孕的目的。
生命、 第十二章 生命、生育控制与死亡伦理道德
第一节 生命伦理道德
一、生命伦理学概述 (一)生命伦理学的含义 “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命科学以改善人们 生命质量的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 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科 学,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和创造性生命开出处 方。”——美国生物学家范伦塞勒·波特(最 早提出生命伦理学这一词)
案例分析 脑死亡病人腹中的胎儿
患者张某,女,27岁。怀孕26周,因车祸 受伤送入某医院急诊。虽经医生积极抢救,病 人不久发生脑死亡。因此,患者依靠医疗设备 维持心跳和呼吸,并通过管子将营养输入体内, 然而胎心尚属正常。当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 情后,家属要求放弃对患者及腹中胎儿的抢救。 此时,医务人员应如何决策。
二、死亡标志与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一)死亡与死亡标准 1、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 2、现代脑死亡标准 3、脑死亡立法的意义:
(二)安乐死及其伦理分析 1、安乐死的定义 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垂危状态下,由于 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亲友的要 求下,经医生鉴定认可,用人道方法使患者在 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案例分析 安乐死
患者李某,男,62岁,医生。因胃窦癌术后复 发住院。患者3个月前因胃窦癌住院手术,术 中发现有淋巴转移,故行根治手术,手术顺利, 术后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而出院。现又因腹部 肿块第二次住院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癌瘤广 泛转移,癌块与腹主动脉粘连而无法切除而关 腹,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不久,患者出现血便、血尿,而且少食、呕吐, 疼痛难忍。患者要求主管医生给予安乐死,而 儿女认为父亲一生挽救了不知多少病人,故要 求主管医生不借一切代价地进行抢救。 对此,主管医生应如何决策。
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医学和 行为研究中的道德问题、环境与人口中的道德 问题,动物实验和植物保护中的道德问题,以 及人类生殖、生育控制、遗传、优生、死亡、 安乐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问题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生命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 兴起和发展原因: 1、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2、二战中研制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等 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也可能有负面效应,要 扬利抑弊,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二、现代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现代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受精、体外 受精和克隆技术三类。 (一)人工受精 指用人工方法将男性的精子注入排卵期女 性的子宫内,促使精子与卵子结合以达到受孕 目的的生殖技术。
夫人工受精、供精人工受精(异源人工受精) 异源人工受精存在争议
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 1、必须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 2、必须做好检查,确保精子的质量 3、加强统一管理,规范精子库 4、要坚持保密和互盲的原则 5、要坚持维护社会公益的原则
伦理分析
患者是一名医生,自知康复无望且痛苦万分,因而提 出安乐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国对安乐死尚未立 法,加之患者儿女又提出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在此 情况下主管医生不能给患者实施安乐死。主管医生应 与病人共同探讨减轻痛苦的方案,实施临终关怀而并 不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同时应说服患者的儿女, 对达不到医学目的的手段不应采取,以取得家属的合 作。否则,只能加重或延长病人的痛苦,这既有违患 者的心愿,也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伦理分析
脑死亡意味着病人已经死亡,但在我国尚未接受脑死 亡的标准之前,对任何脑死亡的病人,在没有患者生前 预嘱或家属表示放弃抢救的情况下,医生不能宣布患 者死亡而中止抢救。该案例中的患者已经发生脑死亡, 在家属获得这一信息后要求放弃对患者及腹中胎儿的 抢救,对此医生应表示理解。但是,患者腹中的胎儿 还活着,应尽量劝说家属维持抢救,待胎儿发育,至生 下能存活并取出胎儿后为止。如果家属困难重重,医 生应求得法律部门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后再进行 决策。
20世纪50-60年代生命伦理学首先在北美 兴起,并迅速发展。 2000年8月我国卫生部还成立了专门的 “医学伦理学专家委员会”,就重要医学伦理 问题想卫生部提出咨询建议作为决策基础。
二、生命伦理道德的实质 生命伦理道德的实质可以理解为是涉及生 命问题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反映。
生育、 第二节 生育、生殖的伦理道德
伦理分析
未婚妇女、女同性恋、寡妇、离婚妇女能否采 用异源人工授精生育,目前有不同意见,各国 的法律也不一致,如法国、瑞典不允许,英国 允许,美国有允许未婚妇女进行异源人工授精 的判例。 该案例中,一个寡妇要求异源人工授精,我 国尚无法律规定,因此医生应向医院伦理委员 会或法律部门咨询,作者认为暂不实施为好。
(三)临终关怀的道德原则 1、照护为主的原则 2、适度治疗的原则 3、满足心理需要的原则 4、人道主义的原则
(四)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1、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中的集 中体现。 2、临终关怀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 的统一。 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4、临终关怀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 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