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浅析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浅析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浅析
作者:于洪
来源:《商情》2016年第25期
【摘要】自古以来,人才一直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更是把人才放到各类竞争力的顶端,而愈演愈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也使得每个企业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基础,积极地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

但国企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国企吸引不了人才,更难以留住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一个瓶颈。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在新中国诞生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对于经济改革的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注重作业性,忽视战略性
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般为作业性的,主要指的是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土作。

在国企,现行的人事部门除要管理干部劳资工作以外,还要承担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管理各种保险、住房基金,职工培训、人员调配等大量的工作。

每个人都是一身多职,陷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它仅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这样的人事管理模式使人力资源部门沦为纯粹的后勤部门,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传统人事部门地位尴尬,自主性差
虽然已经步人市场经济,但企业人事的重大决策权仍不同程度地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企业自主权不够,影响到人事部门也只能够机械地按章办事,造成各企业人事管理千人一面,缺乏企业个性。

其实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紧密相联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部分国企一直标榜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实际上人事权一直没有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得到有力的落实。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解国语简单和片面化
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来看待,许多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搞活激励机制,而搞活激励机制就等于薪酬制度改革。

而事实上,在没有完整的工作分析和绩效管理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支撑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越改革矛盾越多,越改革激励效果越差,这种情况我们在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和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市场水平的企业中都同样看到过。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不求甚解
当前我们有不少企业一听到某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或者其他企业的一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不考虑这些新的概念或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产生的原因和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

比如,一些国有企业看到国外企业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来激励员工,就不惜花费很大的成本去“提炼”自己的企业文化,指望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但事实上,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作为正式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政策基础之上,并且与后者的导向相同,它才能真正起到锦上添花、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开发考评中存在诸多问题
在人力资源开发考评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培训体制单一,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

二是开发管理缺乏科学性。

国有企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

三是考评不规范,考评方法单一,以及考评与使用脱节。

首先是由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职位分类线条过粗,国有企业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致使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

三、加强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根据国企和员工实际拟定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通过工会表决通过,使其能真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广大员工的大力支持。

二是由上级主管领导、企业工会、员工代表组成民主监督体系,规范绩效考核评价的操作过程,确保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构建激励性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与薪资待遇调整、职务晋升等相联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和约束功能。

四是科学量化考核评价的指标,主要在过程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把年终考评与平时考评结合起来。

(二)健全合理的国企薪酬分配制度
要想执行好岗位绩效工资制,一是在分配工资时,一定要按规定岗位的工资执行,决不能因人而异。

二是应制定各种与“效”相配套的薪酬分配制度。

如节约材料奖励办法,可详细规定出材料人员经严格管理降低运输损耗或其它损耗等,按节约下的材料款的百分比所应得的奖金;员工在误差范围内及保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降低材料消耗所应获得的材料节约款奖励比例等;还有机械费用降低奖励办法、安全指标达标奖励办法、质量达标奖励办法、项目部利润奖励办法等。

(三)规范国企人才选拔机制
在国有企业人才任用和选拔过程中,一是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凡量化指标考核不合格的立即下岗;考核时,应坚持过程管理考核与年末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体现考核的真实性、客观性。

二是根据绩效考核择优选择,从而打破铁饭碗,更好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绩效考核合格的员工,准予继续留用,或予以晋升;对于工作绩效考核不达标的,进行下岗分流或重新培训,再竞争上岗。

三是要建立晋升、提拔制度,以便使员工感到竞争的公平性,更好地人尽其才;构建较完善的晋升、提拔机制,使国企人才选拔机制更加规范、健全,更加有利于国企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玉.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
[2]侯本库.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浅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
[3]吕铁林.“新公共管理”范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