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分类》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2)在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的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2.难点
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导学问题
1.自主学习
(1)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 2)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分类,可以按()分,把三角形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3)三角形分类,可以按()分,把三角形分为()三角形、()三角形。
(4)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5)相等的两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另一条边叫()。
(6)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叫做()、()、()。
2.交流合作
(2)总结:直角三角形肯定有()直角;不可能有()
锐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不可能有()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肯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锐角。
四、参考资料
“七巧板”又称“智慧板”。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
七巧板中有长方形、平形四边开和三角形。
其中图形的数目不多。
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如能拼出从0到9的十个数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几何图形、动物、建筑物等。
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谁能想到呢。
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氢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
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