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编码:XXXX
学时:6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先修课程:《安全监测技术》
考核方式:理论课成绩与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结合,实验不单独考试。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任务: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是借助于仪器、传感器、探测设备等对生产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连续监视或点检,对生产系统和作业环境中危险与有毒因素、危害程度、范围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监测与监控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有关参量的现代检测方法、非电量电测转换原理、测量电路设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及相关传感器工作原理等内容,为安全管理决策和安全技术有效实施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信息,是预防和防止灾害发生的重要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监测与监控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相关原理及分析方法,掌握非电量电测转换原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熟悉常用传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应用及各类监测监控系统;了解现场的安全监测监控施工和设计;掌握各种常用安全检测仪表的使用,熟悉有毒有害、可燃性、爆炸性气体及温度的检测方法,应用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性质:《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课程的必修实验。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二)实验设备:
1.直流稳压电源——本实验将开关打到±4V档
2.电桥
3.信号处理电路——差动放大器,将增益旋到最大值
4.双平行振动梁和测微头
5.一片应变片
6.F/V表——本实验将开关打到2V档
(三)实验电路图及其电路解读:
1.电路原理图
2.电路解读
本实验R1、R2及R3为阻值相等的精密电阻,阻值为350欧,Rx为应变片也为
350欧,应变系数为:2,它们按图构成一个电桥,r和w组成电桥平衡,当Rx受
外力作用发生形变,而引起Rx的阻值发生变化,引起2端和11端的电压发生差
值,这个差值送入差动放大器进行放大,直流电压表读数。
(四)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台上的所在位置,观摩梁上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
底箔式结构小方箔片。
上下两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
梁前面的支柱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与地短接。
3.根据1图接线,R1和R2及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R4应变片,将直流稳
压电源的,接入电路,F/V表量20V档,调节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
然后将F/V表量于20V档,再调W1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
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动到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
测微头一周即△X=0.5mm记下一个数值填入表:
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V/△X (式中△X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
为相应F/V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所有旋钮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
1.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个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实验二热电偶原理及现象(2学时)
(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二)实验设备:
1.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差动放大器——调增益最大
3.F/V
4.加热器
5.热电偶
6.
1.回
通常把两种不同的导体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
2.了解热电偶在实验台上的位置及符号,本实验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简易
热电偶,分度号为T,它封装在双孔悬臂梁的下片梁的加热器里(不可见到)。
3.按图7接线。
开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并记录
温度计的室温。
4.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一端,加热器号一端接电源⊥,观察F/V表显示数值
变化,待温度值稳定不变时记录F/V表显示的读数E。
5.用温度计测出下梁表面加热处的温度t记录下来,(注意:温度计的测温头只要触
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6.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Eab(t,t0)=Eab(t,tn)+Eab(tn,t0)
t 热电涡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 热电涡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0 0℃
(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Eab(t,tn)=(f/v 显示表E)/100,
100为差去放大器倍数。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Eab(tn,t0)查以下
所附的热电涡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涡分度表,
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的热功当量电势。
(3)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的热电势:Eab(t,t0)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得到温度t。
附表:铜-康铜的热电偶分度。
用本实验台的电压比较器控制器设计一份控制器的电路并实验之。
实验三相敏检波器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了解相敏检波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二)实验设备:
1.相敏检波器实验电路单元
2.移相器实验单元
3.音频振荡器——约4KHZ,幅度最小(逆时计到底)
4.双踪示波器
5.低通滤波器
由此可结论:当参考电压主“+”时,输出和输入相,当参考电压主“-”时,输出和输入相,此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倍。
5.关闭电源,根据图8-2重新接线,将音频信号源的0°端输出端与相敏检波器的
输入端①和②相连,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接到相敏检波器的①和③端,将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端③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起来,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阻端与直流电压表连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电路(此时F/V表置于20V档)。
什么(即参考端输入波形的相位作用)。
2.当指数检波器的输入与开关信号同相时,输出是什么极性的什么时候波形,电压表
的读数是否是最大值?
实验四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2学时)(选作)
(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二)所需单元与部件:
3.音频振荡器4、差动变压器
4.测微头5、振动平台
5.示波器6、电源
(三)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
1.音频振荡器在4KHZ~8KHZ之间。
2.双踪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0 mv/div;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0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必须LV输出)、双踪示波器连接起来,
组成一个测量电路。
2.开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
度钮)
3.
移;
4.
(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
(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踪晃示波器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实验报告要求
验证性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五、实验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六、问题讨论。
综合及设计性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四、设计原理;五、设计流程及设计图等;六、技术指标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七、思考题解答与实验研究等。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安全检测技术》,张乃禄、徐竟天、薛朝妹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2.主要参资料:
[1]《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董文庚、刘庆洲,高增明编著,海洋出版社,2004
[2]《安全检测技术》赵汝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检测与转换技术》常健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
[4] 《安全检测技术》黄仁东,刘敦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执笔人:张佐钊刘爱群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0年 3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