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和策略分析概要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和策略分析概要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和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在“走出去”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也通过跨国并购积极开发国外市场。

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并提出了进行跨国并购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析;并购策略一、引言国际直接投资(FDI)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是国际间分散的经济活动职能一体化的过程,是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国际化。

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设投资,即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新的企业,另一种是并购投资。

并购投资额继1999—2000 年达到峰值后,其交易额和占FDI 输出额的比例在2002—2004 年都有很大下降。

但是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又逐步回升,且大额并购交易笔数增多,特别是10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过去几年逐年递增。

截至2011 年底,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额达2360 亿美元,排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量近10%。

其中中国的大额交易单笔超过10亿美元的由2003 年的 2 笔增至2010 年的36 笔。

由此可以看出,就其规模和所占比例来看,跨国并购仍然是FDI 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银行股改上市工作的顺利完成,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向全球布局的目标发展,跨国并购是一条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捷径。

2007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于2008 年开始迅速波及世界各国,蔓延为一场破坏力惊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使全球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饱受重创,然而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冲击却相对较小,反而为其创造跨国并购的有利条件: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美国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银行纷纷倒闭,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银行也忙于重组和自救,这种急需筹资的局面必然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成本;其次,海外诸多中资机构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纷纷选择更为安全的中资银行办理业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量迅速上升;另外,金融危机导致大批金融人才失业,也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吸纳人才的契机。

截至2008 年底,5 家大型商业银行共有78 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共收购(或参股)5 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71.3 亿美元。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所谓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所谓跨国并购,就是包括兼并和收购在内的,涉及两个国家以上的,一国企业投入资金或其他生产要素对东道国的企业拥有控制权,是一国企业对另一国企业采取并购的经济行为。

2.1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历史第一阶段在1998 年至2003 年,一共发生7 宗跨国并购。

本阶段跨国并的主要特点:(1)以商业银行间的横向并购为主,目标主要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只有一例是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的纵向并购,即1998 年工商银行收购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60% 股权;(2)本阶段的并购均实现了对被并购公司的控股,其中两宗交易实现了100% 控股;(3)交易主要发生在香港,只有一宗发生在印尼。

第二阶段从2006 年算起,随着中资银行顺利实现股改上市,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和多元化经营步伐,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一轮跨国并购浪潮,至今方兴未艾。

本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全面涉足,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开国内禁止混业经营的监管壁垒,国内银行业通过绕道国外,全面涉足证券、基金、租赁等非商业银行业务,产生10 宗银行与金融集团、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并购,约占本阶段跨国并购交易宗数的60% ;2、股权控制仍是主要战略意图,超过70% 的交易最终实现了对被并购企业的绝对控股,其中4 宗交易实现了对被并购企业的私有化;3、并购区域仍以香港地区为主,但国内银行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网络布局,交易区域涉及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南非、阿根廷、泰国、印尼、台湾、澳门等地区;4、交易金额大,平均达到63 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一宗交易金额超过360 亿元人民币,有3 宗交易金额超过或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2.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在“走出去”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对外并购的步伐。

以三家已成功登陆H 股市场的国有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对外并购的热潮。

表1: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情况并购银行时间被收购方股权比例中国建设银行1994.1 香港工商银行40%1998.10 香港建新银行30%2002.2 香港建设银行30%2006.8 美洲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 中国银行1984.9 澳门大丰银行50%2001.9 南洋商业银行100%2001.9 集友银行100%2006.12 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2007.11 东亚银行 4.94%中国工商银行1998.1 西敏证券亚洲区证券银行业务60%2000.4 香港友联银行53.24%2004.1 华比富通银行100%2004.12 华商银行100%2006.12 印度尼西亚哈利姆银行90%2007.8 澳门诚兴银行79.932007.9 IEC Investment Limited 40%2007.10 南非标准银行20% 资料来源:根据网站相关资料整理2.2.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交易日益频繁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交易逐渐增多,近年来,中资银行逐步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许多商业银行纷纷积极参与海外并购,无论跨国并购案例数量还是并购金额都呈现明显递增趋势。

以2007 年为例,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发生6 件,其中工商银行 3 例、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各一例,并购涉及金额93.48 亿,无论是跨国并购的数量还是金额,均明显高于往年。

表2:我国商业银行近年跨国并购统计单位:亿美元时间交易数量交易金额总量2003 1 2.782004 1 0.962006 3 22.252007 6 108.582008 2 46.492009 2 1.74 数据来源:根据表一整理而来图1:我国商业银行部分年份2.2.2 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开放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全球并购浪潮的影响下,资本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以对外开放为主导,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购金额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交易金额达到54.6 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参股巴克莱银行,参股资金近30亿美元。

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领域,而中小商业银行海外布局也开始起步。

2.2.3 并购区域以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为主,并购范围逐步扩大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主要以亚洲本土,特别是以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为主。

由于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也大体相似,地域临近,贸易频繁,拥有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严格,法规完备,并且积极鼓励跨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在这些地区和国家进行银行跨国并购相对容易,也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为进入更高端的市场打下基础。

而2007 年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收购逐渐在全球范围展开,针对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收购案逐步增多。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目标的选择在区域更加广阔了,但是区域结构仍然不合理,仍需进行战略性布局和区域调整。

如图2中,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所发生的案例,55%仍然集中在港澳地区,发生在亚洲的跨国并购案例约占65%,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并购仍旧很少,各自累计只占到20%和15%。

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除了欧盟和美国,六个贸易伙伴处于亚洲,除此之外还有邻近亚洲的俄罗斯和澳大利亚。

从贸易增长情况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东盟同比增长较快,这为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的区域发展指明方向,也引导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进行区域调整。

图2: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区域分布2.2.4 并购方式以完全控股和参股为主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方式来看,主要以完全控股或参股为主。

如建行收购美洲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工行收购印度尼西亚哈利姆银行等均属于控股型并购。

工行在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后,突破了南非的市场准入障碍,以不高的股份成为被收购方的第一大股东,扩展了经营网络,也为进一步增资扩股取得完全控股以及完成非洲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5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更加注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国际金融业,尤其是欧美的商业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既包括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等货币业务,也兼营股票证券、期货期权、衍生金融产品等交易,同时还涉足项目融资、保险、租赁、投资咨询等综合性业务。

受制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只能涉足传统的货币产品,基本的存贷业务依旧占据核心地位。

根据2007 年中国金融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只有280 多种,而国外的金融产品则达到了2 万多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业务单一既不利于平衡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也不利于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和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近两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突破国内业务管制,不断丰富自身业务种类,实现国际市场上的混业经营。

如表1中统计的并购案例,2006 年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2007 年中国工商银行并购香港JEC 投资公司、2008 年中国银行并购瑞士和瑞达基金等案例,均是针对非传统银行业务开展的跨国并购,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业务综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关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一直是跨国公司研究的前沿课题。

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和目标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具体动因各不相同,即使某个银行的特定跨国并购案例,也很难用单一的动因理论来解释。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而言,其动因可以从银行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图3: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析3.1 内部动因分析3.1.1 追求规模经济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规模经济是提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边际报酬递增效益,一般用成本-产出弹性(Ec)来表示,也就是单位产出变动比率和平均成本变动比率的比值,即:Ec=(△C/C)/(△Q/Q)=MC/AC规模经济理论强调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联性,任何企业存在一个适度规模,即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时的企业规模,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会导致规模不经济。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也是如此,在既定的外部环境下,达到适度规模之前,随着规模的扩大和银行业务、网点和员工的增多,单位运营成本会降低,单位收益会提高,即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