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ppt幻灯

眩晕ppt幻灯

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循环缺血 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概念代替了VBI概念, 国际疾病中已不再使用VBI
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因多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
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
(1)急性起病,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2)病变同侧Ⅸ、Ⅹ对颅神经损害: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病变侧咽反射消失; 病变侧Horner征。
眩晕
一、眩晕的定义及解剖基础
1、眩晕的定义(与头晕头昏表 现不同)
2、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视觉、深感觉、前庭系统
1、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 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 摆动、升降及倾斜,常伴有平衡障碍, 一般无意识障碍。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 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常见 而重要的有:
前庭神经元炎; 内耳药物中毒;迷路炎
3、后颅窝疾病 4、功能性眩晕 5、其他少见原因:
1、脑血管性眩晕 1)后循环缺血(PCI)
后循环缺血现有认识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 椎骨质增生是罕见的情况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机制是栓塞 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既
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 虽然头晕/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但是
(3)内耳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可引起第8对颅 神经中毒性损害,多使耳蜗和前庭神经同时 受累。这类药物有链霉素、苯妥英钠、水杨 酸制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酒精和奎宁 等。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多为渐进性和持续 性,一般不剧烈,常伴有耳鸣和听力障碍。 发生中毒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易感性,也与 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急性中毒常在用 药后数日或当日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和平 衡障碍,停药后症状缓解。慢性中毒多在用 药后2-4周出现眩晕,并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加 重。
2、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 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 束、小脑和皮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周围性
突然发作,性质剧烈,持续 眩晕 时间短,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
发作与眩晕相平行,方向多 眼震 水平或水平加旋心、呕吐、出汗
前庭 功能
冷热水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弱
(4)迷路炎:起病较急,多为急、慢性中 耳炎的并发症,或由腮腺炎、麻疹及带 状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发作 性眩晕、恶心、呕吐、进行性耳聋、耳 痛、中耳炎及鼓膜穿孔。其明显的感染 症状可与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相鉴 别。
3、后颅窝疾病:
后颅窝疾病也是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之 一,这些疾病包括桥脑小脑角综合征 (肿瘤、蛛网膜炎)、小脑病变、脑干 病变、Brun征。
2、内耳性眩晕
1)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眩晕最 常见的病因之一,原因未明。典型的 症状是:
(1)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 衡障碍。
(2)听神经损害:耳鸣、耳聋,耳聋随 发作次数增加而加重,至完全性耳聋 发作停止。
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
(1)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发病年 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内耳耳石由于头 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末梢引起 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晕, 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 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重复变换头位 可诱发。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 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诊断此病 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1、眼性头晕; 2、深感觉性头晕;
3、小脑性头晕;4、耳石性头晕。
头昏 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 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 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 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 加重。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 病等所致。
2、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 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三联”:
1)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 物体的关系。
2)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 3)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
度。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 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 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二、前庭性眩晕的分类
1、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 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伴随 症状
听力障碍
中枢性
性质较周围性轻,持续时 间长,头部或体位改变眩 晕加剧不明显。 持续时间长,方向为水平、 垂直和旋转。垂直性眼震 为前庭神经核损害。
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
冷热水试验正常
脑干、小脑和颞、顶叶体征
四、眩晕的病因诊断
1、脑血管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PCI)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迷路卒中 颈性眩晕 2、内耳性眩晕 梅尼埃病 内耳眩晕综合征: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
(3)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侧共济失调。
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 脉痉孪、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 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
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 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 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 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真正颈性眩晕 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 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 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2)前庭神经元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 病毒感染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前 庭神经末梢、前庭神经元、前庭神经。本病 多发生于30-50岁,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突 然眩晕,数小时到数天达高峰,多无耳鸣、 耳聋,也有作者报告30%有耳蜗症状,严重 者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可见有明显的自发 眼震,多为水平性或旋转性。前庭功能检查 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病情数天到6周, 逐渐恢复,少数病人可复发。
4、功能性眩晕: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眩晕以女性 多见,常有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和过劳 有关。临床主要表现感觉眩晕,可伴有 恶心、呕吐。多呈发作性,可持续数小 时到数天。常伴有较多的神经官能性症 状和主诉,无神经系统器质性体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