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PPT课件

眩晕PPT课件

•7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
定义: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不稳,对运动或环境 运动高度敏感,完成任务时需要准确的视角聚焦。并 且有躯体症状 。
•8
CSD是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 对这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它的命名是根 据恐惧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 的核心特征衍生出来的。
其本质是强调前庭系统的再“适应” 不良(增敏或者代偿不足)----即前庭系 统对于姿势、视觉、运动的处理不良现 象的显示。Leabharlann •9慢性主观性头晕(CSD)
♣ 超过3个月以上持续存在的头晕症状 或不稳感。
♣ 患者的运动应答模式常呈现多样化,
并且大多数患者伴有症状性焦虑。
♣ 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考虑本疾病
的诊断。
♣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无器质性疾病)
继发性(器质性疾病后出现)头晕。
•10
PPPD
的 前 期 认 识 过 程
•11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三科
•1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and 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 是一种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 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 据可以解释它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国际前庭疾患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 ICVD)经过讨论,根据PPV 和CSD核心特征,决定将两者整合为一 个综合征,称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PPPD),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诊断的 疾病体,并将出现在ICD 11中。
•3
眩晕/头晕病因分类
新版指南摒弃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的 概念,但按病因将眩晕/头晕分为 5 类
眩晕/头晕病因分类
•4
常见眩晕性疾病谱
VM 前庭性偏头痛
BPPV 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
VN 前庭神经炎
PCI 后循环缺血
VP 前庭阵发症
MD 梅尼尔病
CSD 慢性主观头晕
PPPD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PPPD的诞生

随后Bisdorff 及Staab进一步整合
了PPV、SMD、VV及CSD的临床症状
及行为特点,提出了这是一个前庭异常 综合征。
• 2010--2012年巴拉尼前庭异常分类委 员会达成共识--确定异常综合征名称持 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概念
•12
ICD- 11诊断疾病(2014年)
•5
PPPD前世
18世纪以前国外的医学文献记载----眩晕由脑部或胃功能障碍 所引发,这为之后将眩晕描述为脑部疾病与抑郁症候群的症状之 一奠定了病因学的基础
1871年德国的神经病学专家Karl Vestphal首次提及了这种 关系,并把它命名为“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
1986年Brant和Diet⁃erich在德国医学文献上提出了“恐惧 性姿势性眩晕”(PPV)特点:直立及行走时感头晕或不稳, 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有强迫人格特征。
•13
•14
PPPD作为一个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经过了一个从PPV 到CSD然后再到PPPD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概念和认 识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鉴别诊断研究的深入,发现他们与其他神经耳源性疾患 是可以区别的。因此PPPD是可以与其他神经耳源性疾患明 确区别和界定的,PPPD的存在并不排除其他神经耳源性疾 患的存在,两者可以并存。
前的PPV、CSD及现在的PPPD 本身不是一种焦虑 障碍疾病,但一直以来与焦虑相关的发病机制在神 经生理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PPPD诱发因素
(1)以往的急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神经元炎等;(2)发作性前庭障碍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 性偏头痛等;(3)轻度脑外伤;(4) 惊恐发作或广泛性焦虑症;(5)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6)心律失常;(7)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医 疗事件。
焦虑和抑郁症状原先曾包括在PPV的诊断中,现在不在包括 在PPPD的诊断之中了。因为临床研究发现25%的PPV和 CSD病人没有任何精神性疾患。PPPD病人的诊断不包括焦 虑或抑郁症状,但PPPD病人可以同时合并精神性疾患如焦 虑或抑郁。
•15
深入认识PPPD
PPPD的发病机制 目前PP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清楚,尽管之
•16
PPPD缓慢的病程
• PPPD是一个慢性过程,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包 括6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 (1)持续的摇晃或不稳感,通过物理检查不能检测;
• (2)站立后症状加重;
• (3)头部运动或复杂的视觉刺激症状加重;
• (4)在发病前经历过某种疾病或情感打击;
• (5)并发疾病也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 (6)焦虑。
虽然PPPD患者多具有焦虑特征,但焦虑并不是诊断
PPPD的核心症状。
•17
PPPD的诊断标准(2017年)
• (1)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3个月 ①症状持续存在,但呈波动性; ②在一天中症状常逐渐加重,但可能不持续一整天; ③症状可在自发状态下和身体运动时突然加重。
• (2)症状的出现可无特殊的诱发因素,但会因以下情况加重 ①直立位;②自身主动或被动运动,但与方向或位置无关;③暴露于移动或复杂的 视觉刺激下
好发于女性 ,发病高峰期为40~60岁, 是慢性前庭综合征中最常见病因 。
•2
2017 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2017 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重磅发 布,这版最新共识与 7 年前发表的《眩晕诊治专 家共识》相比,在哪些方面做了更新?
更新一:眩晕的概念 更新二:眩晕/头晕的检查 更新三:眩晕/头晕的病因分类
•6
1989年美国匹茨堡大学Jacob提出空间运动不适症状 (SMD)特征是空间定向不适和对运动感觉刺激增强。 在复杂的环境中易出现症状。
1995年英国Bronstein教授提出,视觉性眩晕(VV) 在周围及中枢急性前庭病变后,患者在复杂视觉刺激或 移动视觉刺激的环境中出现头晕或不稳。
2004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Staab和Ruckensteind带领的团队 就生理-心理交界面的疾病,是一类具有心理性后果的生理性疾 病。引入了慢性主观性头晕(CS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