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导论试题库

心理学导论试题库

1.用“道德两难故事”引发儿童道德判断,了解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2.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B.德育C.体育D.学习3.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4.教师的神圣使命是A.提高升学率B.以身示范C.教书育人D.奉献社会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6.“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B.正面教育C.知行统一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7.驱使个体产生动机的外在条件是A.诱因B.需要C.思维D.感觉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尊重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9.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运气属于影响成败的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10.“一白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11.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想像1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这种知觉的特性称为( )。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选择性14.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谢切诺夫B.罗杰斯C.华生D.弗洛伊德17.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室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自然实验法1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19.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20.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称为()。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21.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这反映了知觉组织原则的( )A.连续性 B.相似性C.接近性 D.封闭性22.由于人的两眼之间约有65毫米的距离,因此在注视同一非平面物体时,两眼网膜上所得映象不完全重合,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视差B.双眼视轴辐合C.双眼视差D.双眼视轴分散23.双眼视差作为一种重要线索知觉的是()A.深度B.运动C.时间D.方位24.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2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反映的思维特征是(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26.回到家看到家里整洁如新,你不必亲眼看到或听到就知道一定是妈妈帮你打扫过房间了。

这个过程从心理过程上来说属于( )A.感觉B.知觉C.思维D.记忆27.你现在做这道单项选择题时,所表现出的记忆活动是()。

A.随意再认B.不随意再认C.随意重现D.不随意重现28.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 )。

A.陈述性记忆B.外显记忆C.程序性记忆D.情境记忆29.“一目十行”是指一个人良好的()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30.在电话号码本中找到一个电话号码后,立刻就能根据识记拨出此号码,但打完电话后,的影无法复述出该号码,这种现象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逻辑记忆3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A.输入保持输出B.输入储存输出C.编码保持提取D.编码储存回忆32.记忆的三个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时记忆33.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正向干扰D.负向干扰34.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A.程序性记忆B.情景记忆C.技能记忆D.语义记忆35.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长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B.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为语音代码C.长时记忆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建构的过程D.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扮演着意识的角色36.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完成高难度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 )A.偏低B.适中C.偏高D.不确定37.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 )A.注意B.复述C.输入D.储存38.信息在头脑中能保持一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称为()。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遗忘39.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量大B.保持时间长C.信息编码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D.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在接收什么、做什么40.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7±2个组块B.8±2个组块C.9±2个组块D.10±2个组块41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是几十到几百毫秒B.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C.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大D.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视觉代码的形式储存42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的记忆称为( )。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遗忘43心情好时,人们往往回忆出更多美好的往事;心情不佳时,人们更多记起的是倒霉的往事。

这种现象的提取线索是( )A.与编码信息的联系 B.环境依存性C.状态依存性D.联想的作用44人们对初恋时的第一次约会往往记忆犹新,这说明了信息提取的有效性依赖于( )A.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B.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C.情绪的作用D.动机的作用4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它表现为()A.中间稍快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46对遗忘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这种理论称为( )A.干扰理论B.压抑理论C.提取失败D.消退理论47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法D.特征法48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49今年春节时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情景还能清晰地在你脑中显现,这属于( )A.语义记忆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情景记忆50.小明上课时不听讲,看桌子下藏的小说书,这种现象主要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51.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A.首因效应B.马太效应C.近因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52.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做A.从众B.众从C.去个性化D.顺从53.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去个体化D.群体极化54.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吃到的柠檬是甜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A.否认B.投射C.文饰D.补偿55.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将迁移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56.学会了写“木”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林”,这种迁移称为A.一般迁移B.纵向迁移C.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57.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58.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5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社会秩序取向阶段60.人的一生中神经系统机能最充沛、生长力最强的时期是A.童年期B.青少年时期C.成人期D.幼儿期61回到家看到家里整洁如新,你不必亲眼看到或听到就知道一定是妈妈帮你打扫过房间了。

这个过程从心理过程上来说属于( )A.感觉B.知觉C.思维D.记忆6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反映的思维特征是( )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63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属于(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64.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A.聚合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直觉动作思维65.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A.常规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66.创造性思维是( )A.发散思维的表现B.直觉思维的表现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D.想象力的表现67.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A.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68.心理咨询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A.限制性原则B.自愿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保密性原则69.青少年的大多数问题属于A.情境性问题B.本质性问题C.长期性问题D.发展性问题70.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71.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A.认知结构和态度B.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7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73.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哪种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74.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A.调节B.维持C.集中性D.选择75.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