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分数:2.00)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解析: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在下列选项中,“舌尖现象”属于( )。

(分数:2.00)A.不完全遗忘√B.完全遗忘C.暂时性遗忘√D.永久性遗忘解析:解析:“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却一时想不起来的现象,即暂时性遗忘、不完全遗忘。

4.斯金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对刺激(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属于( )。

(分数:2.00)A.应答性行为√B.经典性条件的行为√C.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D.操作性条件作用解析:解析:考查巴甫洛夫对行为信号系统分类和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行为是S—R的联结,即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

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

故答案为ABC。

此题出题目的在于了解斯金纳、华生和巴甫洛夫对于行为及信号系统的分类,难点是容易漏选。

5.在下列语句中,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理论来解释的是( )。

(分数:2.00)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望梅止渴√C.小孩子怕打针,后来见到医生就害怕√D.谈虎色变√解析:解析:选项A为泛化条件作用;选项B可用第一信号系统来解释;选项C为高级条件作用;选项D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四个选项都是经典的例证,必须牢记。

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由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其学习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特有的。

6.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 )。

(分数:2.00)A.频因律√B.近因律√C.联系律D.效果律解析:解析:桑代克提出了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

华生认为,条件刺激通过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根据频因律,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根据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所以选择AB。

7.在操作性条件作用说里,能使行为被减弱的是( )。

(分数:2.00)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解析:解析:记忆方法:正强化一施乐,负强化一除恶。

正惩罚一施恶,负惩罚一除乐。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

惩罚分为正惩罚(一类惩罚)和负惩罚(二类惩罚)。

正惩罚的手段是呈现厌恶刺激,负惩罚的手段是消除愉快刺激,目的都是减弱行为。

故选CD。

8.一月一次的领工资日上,发表演讲的员工将多得到100元。

在众多举手的员工中,小王被老板选中发言,小王说在推销产品时,虽然被大部分人拒绝,但有客户接受,自己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还建议老板推行“买十送一”的活动。

题干中出现的强化程式包括( )(分数:2.00)A.定时强化√B.定比强化√C.变时强化√D.变比强化√解析:解析:此题比较灵活,需要分析题干中的每一句话。

“一月一次的领工资日”属于同定时段后给予强化,是定时强化。

“在众多举手的员工中,小王被老板选中发言”,举手发言属于不定时给予强化,是变时强化。

“小王说在推销产品时,虽然大部分人拒绝,但一有客户接受,自己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跟买彩票是一个性质,属于在不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是变比强化。

建议老板推行“买十送一”的活动,与计件工作的性质一样,属于固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是定比强化。

9.小张同学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在轮到小张进行语文课堂演讲前,小张请病假故意逃避了。

渐渐地他连语文课都不喜欢上了。

题干中这些现象涉及了哪些心理学知识?( )(分数:2.00)A.逃避条件作用B.回避条件作用√C.塑造D.泛化√解析:解析: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值得注意!)的条件作用类型,区别在于在逃避条件作用中,个体实际经受了由厌恶刺激带来的痛苦;而在回避条件作用中,个体并未实际遭受厌恶刺激的袭击(更值得注意!!)。

由题干可知,小张在演讲之前请假了,说明他没有进行演讲,所以选择B。

而后来小张连语文课都不喜欢上了,表明他由不喜欢课堂演讲泛化到了对语文课堂的恐惧,所以还要选择D。

选项C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与题目无关。

详见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母亲对孩子说“你吃完这些青菜才能吃火腿”。

这种现象属于( )。

(分数:2.00)A.普雷马克效应√B.正强化√C.操作性条件作用√D.塑造解析:解析:普雷马克效应: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加行为频率;操作性条件作用指R—S;塑造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对象达到目标。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动机过程包括( )。

(分数:2.00)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解析: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12.“学前儿童观看一场电影,在电影中,一个人正在踢打一个充气娃娃。

”上述情景是班杜拉充气娃娃实验的一部分,这里观察学习经历了哪些进程?( )(分数:2.00)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解析:解析:班杜拉的充气娃娃实验表明,尽管学习已经发生,但不一定会表现出来,受到后果的影响(注意与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结论相区分)。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为注意过程(榜样。

事件)一保持过程(记忆存储)一复制过程(将记忆转换成适当的动作)一动机过程(在适当时候表现出来)。

由题意可知,只经历了AB两个过程。

请注意此题解析中括号内容,可帮助理解观察学习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13.反响回路(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白鼠跳台实验表明,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 解析:14.学习(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解析:15.条件反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条件反射是由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

) 解析:16.二级条件作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将原来的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伴随出现,就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更复杂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解析:17.负强化(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负强化是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立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不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

)解析:18.分化(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能导致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现象叫做分化。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19.简述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保持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以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再学法的节省率作为保持量的指标。

结果发现,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渐渐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稳定。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的。

这条曲线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解析:20.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①时间。

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随时间增加遗忘量增大,随后逐渐稳定下降,即“先快后慢”。

③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熟练的动作和形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