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满分14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6分)1.用原文或按要求填空。
(1)衣沾不足惜,。
(2),江入大荒流。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以“蓬”、“雁”白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登岳阳楼》里诗人触景生情,写出了严峻的政治形势和自己饱经风霜的处境的诗句是 2.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峻拔的高山,潺潺的流水,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遐思,歌咏自然山水的篇章也因此。
三峡风景,美不胜收。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让我们不禁。
陶弘景笔下的风光,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苏轼笔下的月夜小景,清幽而宁静,让人不禁神游。
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
自然美与人情美纠缠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张岱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4分)峻拔()xiá思()苍穹()yǎ趣()(2)解释下列词语。
(2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a.多如牛毛心驰神往万籁俱寂赞叹不已b.多如牛毛梦寐以求万籁无声拍案叫绝c.油然而生心驰神往万籁无声拍案叫绝d.油然而生梦寐以求万籁俱寂赞叹不已(4)画线句由于用词不当而产生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3.名著阅读。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
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小说《》。
文中的他是---------(3分)(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不超过50字。
(5分)二、古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河水南径①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④。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崩浪万寻⑤,悬流千丈,浑洪赑⑥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⑦,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⑧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释】①径:同“经”。
②阨(è):阻塞。
③河中漱广:意思是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
④崇深:高深。
“夹岸”四句,意思是两岸危石似乎将要倾坠入河,其实山崖高峻,捍卫着河道。
⑤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
⑥赑(bì):猛壮的样子。
⑦浚波颓叠:意思是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
⑧慎子:即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曾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5.用“∕”划分朗读节奏。
(2分)方知慎子下龙门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阙()襄()河()窥()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8.(6分)甲文写春冬季节长江之水,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乙文写黄河之水,首先既描写了“”的远景,也描写了“”的静景;然后用一系列四字句正面描绘水流的气势。
9.(6分)甲文写山之高,既有“,”的正面描绘;又有“,”的侧面烘托,多种手法巧妙结合。
乙文写山,用“,”来形容山之高,用“,”来形容山之险,用词准确精美。
10.甲乙两文都来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两文为什么都先写山后写水?(2分)三、现代文阅读诗画江南天目湖苏冰王永①天目湖山水园,座座青山枕水而居,苍松翠竹,密生其间;片片秀水清透飘逸,青藻鱼虾,摇曳水底。
青山与碧水,相互环抱,彼此相依。
一路行去,山是水的依靠,水是山的明镜,山绕水,水映山,山重水复间还夹以大雾迷漫,令身临其境者恍入梦中,正所谓仁者和智者所乐之处。
②登上龙兴岛,野趣横生。
重重叠叠的青山,弯弯曲曲的木道,高高低低的密林,耳边是鸟儿的欢叫,眼前是跳跃的松鼠,脚下是忽高忽低、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山路……游人穿越其间,仿佛正颠簸在风浪乍起的海上,一会儿随浪“冲入云霄”,一会儿突然又“跌入谷底”,此起彼伏间,竟有如探险。
翻过“海浪”,来到半山腰,这里是美丽的“蝴蝶谷”。
美丽的生灵,正随着五彩的灯光变幻出不同的景致,屋里播放着《梁祝》美妙的乐音,恍惚间竟仿佛听到传说中山伯与英台的朗朗书声……③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便踏进了令人神往的乡村田园。
只见满目苍翠迎面而来,悠悠茶香拂面而过;天下第一壶,高高耸立,飞珠溅玉;江南水车,随风轻舞,浅吟低唱,远古磨坊,古朴怀旧,口吐琼浆;让我不禁想起纯净的童年……继续往前,绿色梯田,呈现眼前。
(a)一棵棵茶树密密挨挨,一层一层,盘山而上;一排排茶花笑逐颜开,迎风伫立,衣袖曼飞。
满山的茶,满眼的绿,满园的青翠欲滴和茶香四溢,瞬间占据你全部的视听。
④步入南山,翠竹密布,铺天盖地的绿,逼面而来,一直延伸至竹海与蓝天相接处。
漫步竹海,清风送爽,枝叶随着风儿鼓动,一层一层的绿浪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去。
竹影摇曳间,山间野花忽隐忽现,潺潺流水蜿蜒而下。
叮咚的泉水,婉转的鸟鸣,不时回响在游客的耳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往前不几步,便是传说中美丽的静湖。
(b)只见在茫茫竹海之中、两山夹峙之间,一泓净水破空而来,宛如一位熟睡中的美少女。
她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安静得仿佛一首唐诗宋词,站立岸边我仿佛竟能听到她舒缓的心跳和轻微的呼吸。
禁不住美的诱惑,我随手拣起一枚石块,轻轻投了下去。
突然间她醒了,眨一眨清亮的眸子,抿一抿清秀的小嘴,羞涩地向岸边投来了温婉的一笑……脸颊边,漾开一圈一圈浅浅的红晕。
⑤沿着曲折的幽径,拾步而上。
头顶绿荫如盖,眼前修竹婷婷,耳边是竹叶声声。
高高的秀竹,傲然挺立,英姿勃发;碧绿的枝叶,轻盈飘逸,玲珑有致。
清风过处,枝枝叶叶,相互交错,有如密友,窃窃私语。
最动人的当数那色彩,老竹的竿儿,青翠中透着碧绿;新篁的竿儿,外表涂着一层薄薄的粉霜,里层的翠绿却被衬托得更加鲜嫩。
此时游人不妨闭上双眼,来一个痛快的深呼吸感受竹子的淡淡芬芳,品味鸟儿的婉转悠扬,刹时你会发现闹市车马的喧嚣也好,世俗的烦恼也罢,这些全都与你无关。
难怪当地那么多的老寿星呢,我猜想必与这竹子适宜修身养性、旷达超脱的情怀有关吧!⑥哦,天目湖,你是天上的湖吗?万顷碧水总是倒映天上的风景!天目湖,你是江南的湖哦,天地的灵毓凝聚成梦幻山水的经典。
11.说说第①段中“正所谓仁者和智者所乐之处”中“仁者”“智者”所乐之处分别是什么?(2分)12.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哪两处的风景,各处的描写重点是什么?(2分)13.文中描写竹林,重点抓住哪一个字进行描写?在这种描写中,哪一句话又显示了其中的细微不同?(4)14.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
(2分)(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15.(4分)在作者的笔下,天目湖是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
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流连忘返的美丽风景,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一处这样的风景。
(100字以内)四、写作请你以“游”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求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作文65分+3分卷面分)参考答案:1.(1)但使愿无违。
(2)山随平野尽(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jùn 遐qióng 雅(2)仁者喜爱山,智者喜爱水。
(3)c(4)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3.(1)老舍,《骆驼祥子》。
(2)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4.(1)20XX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于9月22日晚20点在安徽芜湖举行。
(2)自20XX 年6月至20XX年7月,媒体对“三峡大坝”抗洪能力的报道从“万年”到“千年”到“百年”再到“不能全部指望”。
难道对它的抗洪能力,我们的专家至今没有统一意见?(3)笔记四中去掉“人称‘山中宰相’”这句话。
5.方知∕慎子下龙门。
6.通“缺”;上;黄河;窥看。
7.(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气云浮,雾露沾人。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10.因山形山势而有三峡和孟门之水,先写山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11.“仁者”所乐之处是“山”,“智者”所乐之处是“水”。
12.重点描写了“龙兴岛”和“南山”两处,龙兴岛重点描写“青山”和“秀水”,南山重点描写“翠竹”。
13.绿;最动人的当数那色彩,老竹的竿儿,青翠中透着碧绿;新篁的竿儿,外表涂着一层薄薄的粉霜,里层的翠绿却被衬托得更加鲜嫩。
14.a,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满山的茶,满眼的绿,满园的青翠欲滴和茶香四溢带给你的视觉冲击,令人神往。
b,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静湖”之“静”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5.略。
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