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方案微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创新方案微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考情分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全球最为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我国则是全球荒漠化、水土流 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近几年的 高考中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试题多以世界或我国 的热点区域图为载体,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考 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治理措施等。选择 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人为原因 战乱和营造 宫殿 不合理利用 土地 产生的影响 大量植被被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或被烧毁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 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4.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 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 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 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 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 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 化,一般与季节降水量、冰雪融水量有关。
(3)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 源、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 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典题例析]
[例 1] (2013· 江苏高考稍有改动)梯田是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如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 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的 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 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 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 过度。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 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 ]
本题以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桉
树移植到我国西南地区为背景材料,通过移植前、后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考查沼泽的水源补给原因、过程; 移植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发展造纸业的意义;从降 水角度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 差异等。 桉树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解答本 题的切入点。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如果试题以区域图 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 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 地区、降水稀少地区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 原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稀 疏的地区 山地 平原耕作区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 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 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 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毁坏树木和 过度樵采 露天开矿 产生的影响 为解决粮食问题在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 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受侵蚀 破坏植物,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 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典题例析] [ 例 3] (2013·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阅读图文资
料,完成下列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 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 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 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 a、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答案] 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 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 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
主题三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核心突破] 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常与该区域资源的不 合理开发利用有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 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 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 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现象,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 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 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缓坡修筑梯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之一。图中 四种梯田,反坡梯田是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田 面微向内倾斜形成 3° ~5° 反坡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 下的速度减慢,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而水 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的水土流失速度相对较 快,冲刷会更强一些。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 程。 (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 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 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 植速生桉的原因。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 原因是( ) B.气候变暖 D.黄河来水量减少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A.泥沙淤积 C.排水造田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疏浚、 恢复湖泊湿地, 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③美化城市环境 A.①② B.②③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C.③④ D.①④ )
②农业技术措施 a.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b.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 技术、科学施肥。 c.目的: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③生物措施
地区 措施 目的 不宜耕种 退耕还林还 恢复地表植被 的地区 草 大力植树种 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有条件的 草,实行乔、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 地区 灌、草结合 构,提高抗侵蚀能力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典题例析]
[例 2]
(2013· 海南高考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
市, 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 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 的说法,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 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 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 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 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 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 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 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解析]
第(1)题,湖泊的急剧变少,应为人类不合理
的活动所致,20 世纪 80 年代,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更多 的耕地来养活增加的人口,大面积围湖造田,湖泊数量急 剧减少。第(2)题,湖泊、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 美化环境。 [答案] (1)C (2)B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 原为例)
[核心突破]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356 万平方千米,占陆地 面积的 37.1%。 (3)主要类型: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主题一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考点分析
荒漠化
人类活动对 区域生态环 水土流 区域生态问 境问题的防 失 题的影响 治
广东卷、 2014 新课标卷 重庆卷 新课标卷Ⅰ 新课标卷Ⅰ Ⅰ 三年 高考 新课标 新课标卷 2013 海南卷 - 统计 卷Ⅱ Ⅰ、海南卷 四川卷、海 2012 山东卷 - 重庆卷 南卷
[答案]
A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主题二 湿地的保护
[核心突破]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 ( 水位季节变 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 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 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第(1)题,图 a 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 沼泽的水源来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 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 —下 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 b 中可以 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 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 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3) 题,引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理由主要从原料、就业、经 济的角度来分析。第(4)题,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 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