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营养相关性疾病
血浆中五种脂类
高脂血症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
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hyperlipemia)。高脂血症与AS有密切的关
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
AS的危险性更大。
脂肪酸
SFA:血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取决于碳链的长度 MUFA:橄榄油、茶油,降低冠心病 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n-6系列的PUFA主要是亚油酸, 来源于植物油;n-3系列的PUFA主要是a-亚麻酸、 EPA和DHA,来源于海产鱼类。 PUFA由于双键多,在体内易被氧化。 反式脂肪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
体型 消瘦
卧床休息 20-25
正常 肥胖
15-20 15
30 20-25
35 30
40 35
2. 糖类不易控制过严
供能比 50%-60%
一般成人 250-350g/d;肥胖者 150-200 g/d
美国糖尿病人推荐营养结构变化
年代 碳水化物g/d(%E) 脂肪g/d(%E) 1930 70(14) 153(69) 1955 176(35) 99(45) 1970 1990
肥胖对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肥胖儿童生长发育提前,行为商数(ADQ) 偏低。 反应速度低、阅读量慢、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等指标偏低
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
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冠心病、脑卒中和某些肿瘤
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发生异常
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发生异常
The OR of diseases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第三节
营养与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 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 90-99 100-109
等于痛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
痛风的流行病学
世界各地痛风发病率差异显著。新西兰的毛利族成年 男性中发病率高达8%。 痛风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原发性痛风以中年 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
营养与营养 相关性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 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 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 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 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
人体测量法
身高标准体重法 皮褶厚度法 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体重(kg)/[身高(m)]2
3. 限制脂肪摄入,SFA不宜过多
目的: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
脂肪占E 的20-25%,量<60g/日
SFA<10%,PUFA <10% ,选用橄榄油
限制胆固醇<300mg/日
4. 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
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量大
1/3来自高BV蛋白质
肾功能允许应增加蛋白摄入1.2-1.5g/(kg.d)
225(45) 290(58) 82(37) 60(27)
胆固醇(mg/d)
蛋白质g/d(%E) 膳食纤维(g/d)
1060
85(17) 8
690
101(20) 15
550
90(18) 20
150
75(15) 40
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
选用血糖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 粗粮,复合碳水化合物 少用富含精制糖的点心 若食用水果,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 2007 CNHS
苹果型肥胖
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于男性。脂 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 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 一。这种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
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
相关。
鸭梨型肥胖
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 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
酒:大量饮酒增加甘油三酯和LDL; 少量饮酒增加HDL 茶: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胆固醇聚集。 葱、蒜挥发油:降低胆固醇,提高HDL。 植物化学物
营养防治原则
1)防止热能摄入过多,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SFA:MUFA:PUFA=1:1:1。n3:n6脂肪酸=1:6 胆固醇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小于300毫克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4)多食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5)增加镁、钾、钙、硒等矿物质的摄入 增加维生素C、E、B6及PP等的摄入 6)饮食清淡、少饮酒,限制食盐摄入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8)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肥胖本身是一种信号,预示机体存在更难 预防或治愈的严重疾病。 预防比治疗更易奏效,更有意义。 治疗: 控制总热能摄入量 运动法 手术疗法 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
第二节
营养与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高血压 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 脑血管疾病 其他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
世界糖尿病日(WDD)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联合确定,从 1991年起将每年的11月14日——胰岛素发现者、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生日作为世界糖尿病日。
WDD主题 2009: 糖尿病教育 2008:青少年儿童的糖尿病 2007: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06:糖尿病与脆弱人群 2005: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2004:糖尿病与肥胖 2003:糖尿病损害肾脏 2002:糖尿病与您的眼睛 2001:糖尿病心血管病与社会负担 2000:新千年糖尿病和生活方式 1999:糖尿病的代价
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三价铬
综合防治措施
糖尿病宣传教育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循序渐进的原则 药物治疗:降糖药、胰岛素 糖尿病自我检测 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
1.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正常体重为宜。肥胖
者减少热能,降低体重。消瘦者增加热能。
热能需要 kcal/kg体重/日 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 强体力劳动 35 40 45
我国儿童肥胖每年以7%~8%的速度 递增,与我国GDP增长速度相吻合。
其它国家肥胖的流行趋势
世界肥胖发生率 上图:超重;下图:肥胖
肥胖的分类
遗传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由于继发于某种疾病所引起的肥胖
单纯性肥胖
营养过剩造成,99%属于单纯性肥胖
肥胖发生的外因
社会因素 饮食习惯的改变(高热能食品摄入过多) 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量减少)
WHO 正常体重 18.5~24.9 超重 ≥25~29.9 肥胖 ≥30 亚洲 18.5~22.9 ≥23~24.9 中国 18.5~23.9 ≥24~27.9
≥25
≥28
BMI
我国肥胖的流行趋势
1982年 1992年 1998年
超重率 28.5% 43.8% 51.1%
肥胖率 3.6% 5.9% 8.7%
儿童、孕妇、乳母及营养不良者可增加到1.5-
2.0g/(kg.d)
合并肾病尿毒症、肝昏迷限制蛋白摄入
建议膳食纤维供给量为20-35g/d 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糖代谢和神经症状; 补充VC、VE抗氧化;补充VA、β胡萝卜素 防止视网膜病变 保证矿物质、微量元素供给 血糖控制不佳者不应饮酒 根据病情,少量多餐
糖病的诊断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我国患者总数在200万~300万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1)患病率急剧增加。2010年为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 2)发病年龄年轻化。 3)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的后备军 4)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 国瑙鲁和美国皮玛印地安人。
Nicole Johson
第五节
营养与痛风
痛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 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反 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 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 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
痛风的发病原因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并不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代谢异常导致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受损
高血糖
肝糖元分解增加
葡萄糖摄取减少
胰岛素抵抗
影响糖尿病发生的营养因素
能量:肥胖 内分泌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
CHO:高CHO 血糖 过度刺激胰腺 病理变化 脂肪:脂肪酸在骨骼肌利用,与葡萄糖存在竞争 脂肪的氧化分解消耗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 脂肪分解、体脂合成需要胰岛素,加重胰腺负担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80
≥140
≥110
<90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占70%以上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
食盐:增加体液容量等
钾:促进尿钠排泄、抑制肾素释放 钙:促进尿钠排泄 镁:降低血管的紧张性和收缩性,减少细胞钙摄取 脂类:SFA、PUFA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
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 脂质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 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